《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    者:漏屋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版    次:2012年07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漏屋:2000年到加拿大从业风险投资,其间长期辅导加拿大中国移民的英语学习。2002年在加拿大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国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曾担任华尔街英语资深校长,并为洋话连篇、培生教育、新世界教育等多家知名外语教学机构提供教学管理咨询和顾问。在各大高校、国家各部委和企事业单位、著名外企等举办英语学习方法讲座百场,剖析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普通问题,后将这些讲座中所讲的问题进行总结。2008年回到加拿大潜心系统地研究英语学习和教学方法,对国外中国留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深入调查后,历时三年完成此书。

本书的重点内容及感悟:

第一章 爱之愈深,误之愈切

在外语学习中,没有交流环境,语法知识不熟、单词储备不够等常常是大家认为的最大障碍,难道学英语只有出国才能学得好?把单词都背下来就能与人交流了吗?非常遗憾,这些概念全是错误的,而且正好与事实相反。用了不科学的方法,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最可怕的是它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的外语能力带来难以弥补的永久性损害。

1、标准发音

错误观念:要想学好英语的发音,或纠正自己不标准的发音,那当然要去听纯正的、标准的发音啦,最好是专门听地道的英国音或美国音了。可千万不能听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人发音,会把我给影响坏了。

正确:多听各种非标准音。也就是说,是通过听各种不各种不准确的发音来把发音练标准的。成人想要纠正发音,长期只听标准音不但没有效果,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会使错误更加严重。某英语培训机构使用的一套学习系统中,有一个由专家设计的,对45种不同的口音进行对比的语音训练系统。

原因:成年人初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外语发音时,会自动在大脑中的母语语音系统中找到一个与之近似的母语发音,用来对应这个新听到的外语发音。从而认为听到了的这个外语发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中国人学英语we-----》"为"。成年人在初次把外语发音“对应”了母语发音之后,下一次再听到这个外语发音时,都会再强化一次大脑中那个初次建立的对应结束语发音的印象。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个外语发音和对应的母语发音并不一样,那么长期在这种只听标准外语发音环境下,每次都是在强化这个不正确的母语发音,而仅存的一点点分辨这个新外语发音的能力也会不断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就乍学了十几、二十年外语,听了无数遍正确发音的同学,也丝毫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会一直错误地说下去。

如何纠正错误发音:“夸张训练”。找一个英语发音标准的中国同学。让这个发音准确的中国同学,非常夸张地模仿你发出的那个不准确的音,模仿的诀窍是按照你那个不准的发音方式,发出比你更加不准的音,夸张的程度要让连你这个“始作俑者”都能听到哪里不对了,然后再将正确音和夸张发音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够让你听出区别来。更准确的说,是让你的大脑“意识到”这两个音的区别,从而在脑子里留下两个不同的“烙印”(建立两个新的对应神经)。

最简单的“夸张训练”:把自己的音录下来,回放给自己听来进行对比。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录音机里自己说话的声音是有一点区别的。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比较容易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当然效果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是最难的。

2、外语环境

错误观念:"出了国,外语自然就好了"。"和老外沟通,自然就好了"。结果最多只是敢开口了,但两三年后英语还是只会说极简单和错误百出的英语。会的继续会,不会的继续不会。这种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不正确的。多年来的统计发现,儿童来到外语环境,几乎无一例外地,顺利地并且较为迅速地掌握了外语,而最终达到或接近母语水平。

正确:“真实语言环境”下特定表达方式的重复几率非常小。在一些“人造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对语言的内容、难度、再次出现的时机和重复频率进行人为控制,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显然会比真实环境更有效。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真实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环境”,往往比某些“人造外语环境”甚至是外语课堂的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3、谁被歧视

现象: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条件是到自然的外语环境中。儿童在新语言环境中掌握新语言的速度比一般成人快5到10倍。

原因:儿童的语言环境和成年人的语言环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语言交流的内容和场景不同。儿童一般交流的内容是“应景而生,此时此地“,交流中的人物、事物、事件、动作、情节、时间、地点,都是交流者身边正在发生的,而且比较具体。儿童的语言环境具有”简单而精确“的高质量。而成人的语言交流大部分都比较复杂,抽象。主要是大段的,对过去或将来的事情的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某种想法,和对某种观点和事件的评论,很难从两人当时交流的场景中去推测和理解谈话的内容。

马太效应:”强者让他更强,弱者让他更弱“。成人在外语环境中的外语学习,也非常符合马太效应。本身外语水平就高的人,在外语环境中受到“优待”,提高非常快。而英文水平不高的人,在国外的自然外语环境下受到“歧视”的,反而非常不利于提高外语。

纽约人在北京:从外语学习条件来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普遍受到了语言环境的优待。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人对他们非常友好,还愿意和他们交往,很多人以有外国朋友而骄傲。而中国人到国外去,是受到了语言环境的“歧视”。比如美国、加拿大的当地人,大多并没有兴趣去交中国朋友。所以,他们见到中国同学时,并不调整自己的语言难度,甚至有些人故意刁难。所以,大家不能因为有的外国人在中国学汉语快,就误以为中国人在国外学外语也同样很快。

4、言早必失

错误观念:要敢于开口,尽量多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例子:日本青年画家Wes,被美丽的夏威夷吸引,二十几岁移民到此。Wes性格外向开朗,乐于与人交往。一直住在英语环境中努力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同时为了谋生,他在办画展和卖画时更是离不开使用英语交流。但几年过去了,他进步甚少。他自己评价:几乎完全没有进步。

沉默期:当外语学习者在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很低的时候,过早地,积极地在自然外语环境中跟native speaker去交流,会扼杀了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沉默期”,反而造成语言水平难以提高。那么什么时候开口说外语,跟老外交流才最有帮助和没有害处?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外语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才行。

原因:在练习某一个新技能的初期,开始做出的每个模仿动作,都是很“不正确”或“不标准”的,但大家练习时在不断重复这些“不正确的动作”,但如果知道正确的标准动作,最后结果会是动作越来越正确。如果知道不正确的标准动作,最后结果一定会是动作越来越不正确。

纠错:老师和学员都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在纠正错误上。而真正减少错误靠的是多输入正确的形式。

英语角尽显小聪明:不要抱着去学新东西的心态去英语角。英语角只有一点输出的作用,那就是把自己已经掌握的,尤其是刚学到的英语试着说出来。但作用很小,根本不值得去浪费时间。

第二章 我思故我“说”

还记得你有多少次和同学分享学习英语的各种偏方妙法吗?又有多少次收到“几周让你开口说英语”、“床上练就英语达人”、“上班偷学英语”这样贴在电线杆子上的小广告吗?到底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呢?漏屋老师告诉你,只有端正“观念”,才能真正做到根据个人特点采取正确的实现方法。

1、十聋九哑

“哑巴英语”其实应该叫做“聋哑英语”,因为我们的听和说都有问题,特别是已经过了四、六级的同学非常典型。“six five senven three six eight nine four”。大家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不是没听懂?不是单词量的问题?不是语法问题?不是发音问题?不是说得太快了?.....而是大家都在翻译。而不是用的“英语思维”。

能否听懂外语句子,并不简单决定于学会其中所有的单词以及搞懂句子、语法结构,也不决定于是否听过,说过或者学习过某句话。大脑中如果只是记忆了大量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这样学会的众多单词之间,是不可能形成立体的“词汇神经链接网”的,那就不可能产生这种预测能力,甚至都无法“确定”我们到底听到的是什么?当然就会长期存在各种听力“障碍”。

2、外语思维

外语思维就是完全通过外语声音和图像建立的,而整个过程中间根本不经过另外一个语音的翻译和解释过程。但是单个的图像与声音的连接还不是真正的英语思维。

“猫头鹰”的网络:如果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是单纯的中文解释和孤立的知识,则无法做到正确的使用,因为大脑缺乏这些外语概念的各种使用条件和其他概念间的有机联系。正在做到掌握一个单词使用能力是个多维立体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大脑神经元的正确“链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使用中的迅速、自然和流利的状态。

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在不是像字典一样按字母顺序、拼音或笔画排列存储的,而是按一些特殊规则进行的。当我们听到“猫头鹰”三个字时,我们会有如下反映:

1)显示图像:在大脑里激活了你的后脑成像部分,给你迅速闪过一个你所熟悉的猫头鹰的图像。这个图像很清晰,是某个你熟悉的以前见过的真的猫头鹰,或照片,或绘画,卡通,也可能很模糊。

2)寻找分类:我们的大脑会把听到的这个词归到“鸟类”中,并把大脑存储鸟类词汇的区域和附近存储的与鸟类相连的有关的其他名词,按使用频率高低和重要性大小先后“激活”。

3)其他特性:存储着有关该名词特点的脑神经元被“激活”。如:晚上出来活动(夜猫子),抓老鼠,......。当然如果你以前被猫头鹰吓着过,可能当听到这个词时,大脑负责恐惧的区域也被激活。

4)社会文化联想:形容阴险狡猾的人。因为猫头鹰白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特点,所以可以形容那些纵容不合理现象存在的官僚。所以我们在听到猫头鹰这个词时,头脑中政治内容类神经元也可能被“激活”。

5)文字:一般如果是思维或交流,关于这个词的认识水平不会激活。只是在读写参与进来时大脑才会去激活这个词的文字存储。

以上围绕“猫头鹰”这个词的各种相关概念都处在“激活”状态,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猫头鹰”这三个字时,大脑是处在把我们对猫头鹰相关的各种特点和认识以及以往往经历的总体感觉都被激活的准备状态,最常用和在此情景下最可能用到的特性是最先或最高程度的激活。在此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在自动“预测”下一个可能出现的相关词汇,并随时“准备接受”沿着上面任何一个分支概念途径讨论猫头鹰这个话题的新信息。脑神经学专家对于这些相关的各个区域之间联系的具体结构尚有多个理论模型存在,但都肯定大脑对词汇概念的神经元链接是个立体的复杂的拓扑结构。每个人的环境和经历不同,这种神经元联系在大脑中的结构也有所差异,所以应该没有一个单一的模型能概括所有人。随着个人阅历、知识的增加,这个立体结构就越复杂。所以小孩子尽管也会说“猫头鹰”这个词。但他们对猫头鹰的认识仅限于某个图片,某个童话故事或者某次上动物园的经历,比成年人单纯得多。

对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和句子,要求尽量都用外语思维,否则无法实现流利的听说交流和正常阅读。但对于低使用频率,大约只占交流中10%内容的一些抽象词汇和特殊用法的部分,则不必强要做到外语思维。也不太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理解速度。

3、谈单词

错误观念:知道中文解释,一个单词一般还好几个解释,第一意思,第二意思等;要背单词的拼写;要知道单词的准确发音,不过此项最得不到重视;要记住单词的准确发音,不过此项最得不到重视;要记住单词的用法。在哪里用,什么情况下怎么用;要知道词性;要知道一个单词跟别的词搭配后又变成了什么新的意思;背英文单词很难,单词拼写越长的越难背。

问题:首先我们已经明白对单词翻译的依赖是哑巴英语的主要原因,所以知道一个英文音讯的中文解释对阅读有一点帮助,但并不能解释哑巴英语问题,也无助于语言的应用;尽管有的单词有几个意思,请一次就学一个意思;知道读音很重要,但如何拼写不用死记,拼写规律是从读音来的;知道词性固然好,不知道也没那么恐怖,在应用中自然就掌握了。甚至完全可以不知道词性,只会使用就好了;背单词本身不难,甚至可以说是件非常简单的事,而且是拼写越长的越好背。

存储方式:分类存储方式。比如:大脑对有关鸟类的各种词汇按照分类的存储方式。大脑按照对鸟的典型特点的认识,对各种鸟进行分析,把最像“鸟”的放在最核心位置,最不像鸟的放在外围。

真正“会”一个单词:如果我们听到某个英文单词的“声音”,我们的大脑能够马上反映出该声音所对应的“实物概念”的“图像、声音、味道、特性、相关事物”等多维的整体感觉,并达到上面所述的立体激发状态。那么我们对接下来听到的外语新信息和说外语,才能够达到高速、自然、流畅、有深度的类似母语的反应。在学习词汇上,必须努力探寻避免翻译,用直接的多维方式进行输入,并且同时建立起与该词汇相关的概念、分类、感觉等等有机联系。

错误观点:千万不要使用在物品上标贴“英文单词拼写”的办法,否则建立的是实物含义与英文字母组合之间的联系,在听到这些单词时,还是反应不过来。

T.P.R:全身肢体反应。是教师用学生基本可以理解的或刚学过的外语词汇,通过动作和道具,应用这些词汇去表演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关键点是要生动和有趣,词汇要限制在刚学过的范围。也可以先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以帮助理解,然后再开始表演。看图识音和T.P.R是教幼儿学习英语非常理想的方法。

5000个以上的单词:数量众多,使用频率低,单词拼写一般还比较长。既然数量大且使用频率低,就没有必要苛刻地要求完全达到英语思维了。所以这些单词即使大家是通过中文解释学会的,也不会对英语能力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部分单词,应该反过来学,采取先背诵,再在实践中去发现和了解真实应用的方式,再做到真正的掌握,会是个比较快捷的途径。

4、讲语法

错误:说英文之前先想中文,这样做一开始就错了。就算我们能够先想这句中文并找到这一句话的所有英文单词。现在能说了吗?好像还不行,不但先要翻译出单词,好像想要说对句子还组织一下,想一直语法吧!用什么时态呀?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单数复数?要加S吗?男他女她?从句和虚拟语气怎么用?等想完这些,20秒已过,对方早走了。于是,我们发现,甚至外语学院毕业的同学,在真正说外语时都采用同一战术:不想语法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单词,赶紧往外蹦。于是出来就是中式英语或半中不西的自创英语,甚至逐渐变成每次说都是一种模式,错的地方也很像。

有法难依:学会了英语语法知识,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语法书倒背如流,还是不能交流,还是会出语法错误。原因很简单,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语法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语法知识不但不帮助形成英语思维,反而在捣乱。

学习语法的次序:现在进行时态-ing形式,其次是一般过去时动词变位-ed的用法,最后才是冠词和第三人称单词-s。

5、论记忆

语言学家发现:成年人和儿童在学外语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刚好是因为成年人分析理解能力和记忆力好,于是拼命用记忆去学语言,所以学起来困难。小孩记忆力差,而不依赖记忆力学语言,所以才学起来容易。

第三章 控寻最佳方法之路

找到方法最重要,不过还是先来看看有多少语言学家、脑神经学专家、心理学家前仆后继为了我们各个国家之间能流畅沟通做的努力吧。

1、世纪之战

倔强的拉丁文老师--古恩:背诵语法书---->背248个不规则动词---->背800个词根---->德语环境中去浸泡---->多种德语教程---->背德语对话----》背德语字典----》最终以失败告终。最后向3岁小侄子学习怎样学语言,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序列法,即一个按照顺序发生的事件,直接从与之相关的听力和对话入手,不学语法,不死记硬背单词,坚决不要靠母语翻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外语学习的自然法理论。

贝立兹:把古恩的“序列法”商业化了。偶尔的一次机会,没有英语老师。贝立兹采取了通过肢体语言结合教具演示的方法,将军语言内容和发生的情景,不经翻译直接传达给学生。效果比翻译法的传统学习方法好很多倍。

巴甫洛夫和曹孟德:提出“条件反射”。语言是人的一种习惯,也是条件反射形成的,是人通过正确的说话方式得到鼓励,说出的错误语言被批评和惩罚,最后训练出正确的说话习惯。那么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要反复不断的练习,以加强正面反馈和形成正确的习惯。

习得英语VS学得英语:习得英语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结果是下意识的隐性语言能力养成,这是实现自如流利的外语交流的最佳途径;学得英语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显性知识的分析和记忆,往往无法实现语言的真正能力。

输入假设: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习得才可能实现。而最佳的输入条件,最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输入,这样学习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才能产生习惯。"i+1",i是你现有的水平,1就是在你的现有水平上,增加一点点难度。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在自然外语语言环境中的语言难度,大部分听到的语言,和自己现有的外语水平差距太式,于是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都是不可以理解的“噪音”,没有实现符合输入条件,即使每天接触到大量真实语言,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成为“有效输入”,这就是造成在自然外语环境下学习外语速度很慢的最主要原因。

情景教学法:对2000个频率最高的词汇。此教学法的核心是机械地记忆和练习固定句子结构,目的是培养说某些句子的习惯,并非内化外语能力和建立外语思维能力。在对“情景”的设计上,缺乏对如何进行“理解输入”的研究,多半流于形式,“场景”常常是以几个人在那里对话的形式出现,并没有什么意义的视觉辅助来帮助理解对话含义。即通过先以生动的形式演示内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最后鼓励学生开口使用外语。情景教学不同于情景输入。

2、涉猎终极禁区

沉默是金:在语言学习的初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沉默期就是一个儿童学外语与成年人学外语的过程非常显著的区别,它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语言学家总结道,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外语能力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一般应该是6个月到一年。在顺利渡过沉默期后,有计划、有步骤的输出才可能开始进行。沉默也有利于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倾听正确的内容,努力理解和输入,逐渐建立外语思维上。如果跳过沉默期,在自己外语听力等方面能力还很低时,过早用外语交流,很容易出现外语的石化。一旦出现了石化,无论是再通过优秀的教学还是任何纠正的方式试图去改正和继续提高水平,都是无济于事的。

3、双语迷踪

如果在儿童时期(12岁以前)做到流利使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可以说是真正意义的双语。

4、后方法时代:外语学习方法历史

1850-1950年代语法翻译法:当时为学校外语教学的方法,我们普遍称其为“传统教学法”。主要理念是认为外语是知识,所以其教学方式为:先教学语法规则,然后做练习题;用母语翻译和讲解外语,通过母语标注和翻译解释的单词表背诵单词,或翻译解释句子和段落中遇到的单词;注重外语和母语的文字互译能力;交流能力作为课外的能力。代表性教材:各种语法书,单词表和语法练习题。这个方法现在只有中、日、韩三国还在使用。

1890年代-现在直接法:由古恩开创,贝立兹改革。主要理念是认为语言是自然形成的能力,而听、说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技能。其教学方式为:使用目标语言教外语,主要采用听和复述;避免教授外语语法,通过句子和短语“隐形”地传授语法能力;学生的情景或句式中遇到生词通过猜测和理解掌握,而非特地有意识地教授。这方法流行程度正在减弱,而且普遍是在初级水平的外语教学。

1960-1970年代听说法+行为学结构主义教学观:对传统教学法和直接法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科学化改造的外语教学方法。主要理念:认为语言为一些特定的纸醉金迷,词汇为结构中的成份,注重听和说;认为语言能力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行为和习惯,是先模仿后练习来形成习惯,所以需要通过“刺激-反射-回馈加强正确反馈”的重复训练实现。这种方法被美国7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学和二语习得理论所推翻。代表性教材:《英语900句》

1960-1980年代(英国)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实用的,英国版的听说法。与“听说法”最大的区别仅在于听说的演示是在交流情景中,采用带有社交背景的对话。教学方法为PPP。在同一堂课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的演示,角色扮演,然后尝试使用。现在“情景教学法”在中国却很流行,特别是取代传统教学法的首选教学体系。代表性教材:《新概念英语》

1970-1980年代: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外语教育开始关注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反对课堂对学生学习外语造成压力和恐惧感。比较著名的有:

        交际法:这一方法的出现,主要是在否认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又避免“情景教学法”和“听说法”中的死板语法练习而产生的。这一方法主张学生应该从富有社会背景的实际交际内容中掌握语言要素,内容中包含了语法,引导学生在关注语言内容同时还关注领会过程,并且强调课处活动和课外多样语言材料的重要性。

       任务型教学:学生学习外语的时候,不预先演示外语的内容,而是给学生一个交流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寻找或索取必要的语言内容,也就是说由交流的需求引发出交流的材料,跟原来的PPP的过程是相反的,这样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商务英语培训中还存在。

       多元智慧法:该学说主张教育应该按照个人能力不同因材施教,并且我们我们不应要求学生有单一的智力衡量标准。

1980年代~:后方法时代

      全能老师:首要任务是提供大量可理解式输入和情景输入;我们会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只在需要迅速给学生传达每个难以理解的含义时,偶尔使用一个翻译;仍然时不常地教一下语法,但我们非常清楚教学不是以讲解语法开始,只是用语法作为参照;我们使用“训练”,比如听力训练,而不是“练习”,为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某种表达的”声音“;我们指导学生做一些特定的”演练“,但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某种表达形式的关注度;我们与学生交换信息,并一直坚持个性化教学;不管学生是在演练、准备语言任务、角色扮演还是读报纸,当学生分组交流和向我们请教时,我们提供”更正性反馈“而非纠正错误。我们学外语的首要因素,还是尽一切可能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可理解输入的条件。首先把握这一最关键要素,再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具体的策略。

第四章 理通法自明

不得不说,外语学习本身确实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自身情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只有按照外语学习的科学原理,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才能使我们成为成功者。

1、入门期

先词后句:初学一个语言,应该是从名词入手,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名词的“声音”入手,就像婴儿学习语言的自然顺序一样,先解决大量的实物应该使用的“声音代码”,而不是词汇的字母组合。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入门阶段,不要学句子。只集中精力学习单个的词汇。很多同学甚至外语老师,都感觉不学习句子就不像是在学习外语,所以总是在学生刚入门的时候就开始学句子。这样做并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开始相当一段时期,就集中精力在学习单词上。等到有一定词汇量后,再开始接触句子。这种学习顺序,跟婴儿语言经历的从一个单词,到两词的组合,再到短句的自然语言能力形成过程相仿。下面介绍两个非常实用的实践方式:看图识音和TPR。

        罗塞达石碑:这个软件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即通过图片学习外语的声音。当然整个系统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程序会每次给出四个不同的画面和一个声音,大家猜测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第二轮的四个图像出现,会包含前一轮中的一两个图像。因为你刚猜对过,所以有印象,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猜对后进下一轮。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合理的图像重复和替换次序。通过不断循环重复,你会越猜越越快,也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像,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这种方式在初学单词上效率非常高。缺点:“名词图片”太少了,可能是出于商业考虑,希望能让用户赶快进入学习对话的阶段,而人为把最初阶段缩短了。注意事项:不要试图说,不要想中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界面,可选用英文界面。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8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的同学直接上来有点费力。但有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如果掌握好节奏,进步速度快。强烈建议不是零基础的同学也过一遍该系统,把自己脑子里只有中文解释而没条件反射的单词这样在脑子里加上画画,形成思维。

        看图识音的其他途径:很容易自己制作素材岫。我见过有同学做照片集,相当不错,但普遍的缺点是背景有些乱。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比如要拍一辆车,就拍一辆普通车,不要把背后复杂的背景广告牌等都拍进去,也不拍一个稀奇古怪的车子。画面信息太多不利于形成声音与图像的准确对应。拍了图像后还要想法加入声音,还要按一套特定的原理排出画的顺序和重复点。

        TPR:全身肢体反应。具体实现方式是: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对它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逐渐自然建立语言思维能力。各国外语教学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还不用说它是实现“外语思维”最有效途径之一。TPR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而这种方式使用外教比较理想。但一些有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完全自己独立完成。本人建议有相当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TPR。通过TPR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建立英文思维。比较实用的TPR的典型词汇应该在1000个左右,不能也不用太多。初级学生几百个足够了。

肢体动作:stand up,sit down,walk,sto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around,walk backwards,jump,hop,bend over,squat,walk 3 steps, clap your hands,wave。

面部表情:smile,cough,laugh,cry,sneeze,open your mouth,close your mouth,stick out your tongue,put your tongue back in,wink,blink,wiggle your nose

关联的动作:where is,touch,show me,pick up,put down,put it back (return),drop,move,give me,take it back,throw,catch,turn over,flip,push,pull,lift

厨房用品:cup,plate,bowl,knife,fork,spoon,napkin,dish,big round serving tray,tray you’d serve tea or coffee on,table,chair,kitchen stuff,pan,oven,stove,sink,faucet,counter,cupboard,refrigerator

食品饮料:flour,sugar,bread,tea leaves,coffee grounds,rice,nuts,yogurt,candy water,milk,juice,soda,yogurt,coffee,tea

水果蔬菜:apple,banana,orange,plum,grapes,fig,dates,raisons,lemon,pomegranate,tomato,cucumber,zucchini,onion,carrot,eggplant,small eggplant,potato,garlic,parsley,lettuce,grape leaves,celery,mint,cabbage。

两种实践方式:简单地说“看图识音”是从名词出发逐渐过渡到与动作词结合,而TPR是从动作词出发,逐渐结合动作中能够联系上的名词,所以两种方式有很多重合和统一的部分,又互为补充。两者的核心,就是提供到理想的“可理解输入”,让使用者通过“猜测”和“联系”的方式来建立语言思维,而非通过“解释”和“机械记忆”来学习语言。

例子:1)先看这个桌子的实物或桌子的照片,再听“table”这个单词。2)先听“table”这个单词,然后再给看实物或照片。3)桌子的照片和"table"这个单词同时出现。这个过程大脑中是确认概念和联系声音两条思路双向进行的。但这种方法经常会降低猜测过程,减少大脑的思维活跃程度,往往不如前两种途径的效果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建议三种方式混合使用,使用次序可以按上面的顺序进行学习。

阶段小结:1)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外语的直接反应。2)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3)开始时先只专注于学习单词,然后过渡到短语,不要关键学句子;3)不要看英文的拼写,建立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5)如果有外教参与,最理想的就是外教来引导学生做TPR。外教需从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试图讲课;6)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7)这个时期千万不要被说句子的冲动诱惑。否则会造成句子的无效输入。--------看图识音和TPR两种手段,在中国这种缺乏自然外语环境的条件下,教小孩子学外语是十分有效的。家长们最好在用软件的同时,直接和孩子互动(顺便把自己也提高了)。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通过放录音提供给小孩听纯正的标准音的机会就行,我们会根据听到了录音修正发音,一般不会受家长的不良发音影响。-------这一阶段的另一个非常好的课外实践方法,就是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所能接触到的物体和看到的动作,用英语去命名和联想。

2、提高期

经过两三个月“图像+声音”的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词汇的“声音”和它们的含义。这些词汇在很多英语句子中会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这一时期的目标:1)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2)逐渐能听懂简单的、慢语速的整段英文;3)在提高期后期按照一定的规范,开始尝试“输出”简单的英语;4)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作为输入内容的扩充。5)了解一点点英文语法。动词ing。

英语学习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提高期,是英语学习四个阶段最重要的环节。英语思维是否能够顺利形成,规范和流利的交流能力能否实现,这个阶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同学来说,第二阶段学习基础没有经历过,从入门阶段一下子跳进了把外语当做知识去学习的阶段。从学习一门语言,一下子变成了学习了一门编码课程。

在课堂上,教师用简单的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按一个事件前后发生的场景顺序进行描述。比如:First,he takes out his keys.(拿出钥匙)Then he walks toward the door.(走向门边)He finds the lock.(找到锁)He uses his key and unlockes it. (用钥匙开锁)He turns the door-knob.(拧门把手)The he pushes the door open,(推开门)enters thd room(进屋), and closes the door behind him.(回身关上门)

序列法选择及原则:1)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2)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3)起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时有70~80%能听懂;4)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最多是嘴里小声重复听到的内容;5)一次只学习一种时态,一项任务的十几个和几十个句子都是同一时态;6)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但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再听。序列法的局限性是不太适合学习含有抽象词汇的内容。但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中国同学来说,最好先要有一定的基础单词量。

视觉辅助输入:多媒体教程可以将各种动作,场景在制作教程时拍摄好,不用老师在课堂上去亲自做。其好处就是学生在学习时不会过度紧张,接受新内容比较放松自然,更容易发挥水平。另外,在我们听真人说外语时,经常会听不清楚,而戴上耳机听多媒体教程,则可以做到每句话都非常清晰。所以,戴耳机听外语会比听真人讲话效果好很多。

多媒体输入原则:1)学习外语用的语言场景,最理想的并不是动态的录像,而是静止的画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固定画面,让场景的演示变成一页一页看的“连环画”式的固定情景的照片。2)画面要求要简单,信息尽量少,像素要低。3)语言场景的故事情节应该是连续的,故事人物、背景、发展要有很强的相关性。4)根据情况,有的场景需要声音要稍先于画面出现,靠画面带动理解声音,有时画面和声音同时出现。5)难度非常缓慢地逐渐加大。6)如果有练习说的部分,要先听会才能说,对说的内容严格限定,一定是刚听过学过的内容,而且说的量最多只有听的十分之一。7)使用多种非标准音和标准发音对比的发音纠正体系。8)一般多媒体教学系统都有可以控制字幕的设置。比较好的控制方式是新内容第一次听的时候不要打开字幕看,中间重复听的时候可以出现英文字幕作为确认,辅助理解,听最后一遍的时候再次关掉字幕。

第二阶段TPR:1)TPR-O:大家在桌子上放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可以是随意找到的东西,比如苹果和香蕉。然后教师让大家听与这些物品相关联的动作和行为等的简单描述。This is an apple.Where is the apple?用动作指出。做动作表示Smell it,bite it ,give it to me,roll it,peel it等相关句子。TPR-O的关键是将表示动作的动词和实物名词相关联用动作表述。2)TPR-P:教师用英语对一些照片或画面中的物品、人物、动作、情景等进行描述。This is a man.Where is the man?He is eating.What is he doing?He is eating an apple,What is he eaing.等不断扩展。直到可以更复杂地对其他背景信息进行描述。3)TPR-S:主要是通过动作和道具表演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关键点是要生动和有趣。------各种TPR是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视觉场景,重点还是让大家自己通过对可理解输入的接触,自动实现内化语言能力和建立语言思维,但理解和输入的工作是学习者自己完成,输入后能力的“内化”也是学生通过输入的增加自己逐渐建立的。

ALG教学(自动语言增长):1)教学只使用目标语言,不翻译,不讲语法知识。2)上课形式是由两个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肢体语言,道具等表演他们的对话内容,学生在下面观摩和听,人数不限;3)在学生开始学习外语的前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学生只专心听外语,严格禁止学生“说“外语。ALG对沉默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凡是学习外语时过早开口的学生,学习进步都很慢,而且会很快停顿在一个低水平上很难再提高。凡是按照要求做到了半年内坚持不开口的同学,都是最后外语说得最流利的同学。

3、增长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输入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增长。学习的重点还是听力。但这时需要增加阅读,可以认为阅读的目的还是帮助提高听力和对听力输入的补充。

4、高级期

语法被需求。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不再是“积极的外语学习者”了,外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