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这是每一位作教师都熟知的真理。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高万祥老师在《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的书中详细地表述了出来:爱学生就要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友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
先从“了解每个学生”说起吧。我国人口众多,这是实情,当然上学的孩子也多。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已经达到五六十人,其他学校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更有甚者多到一二百号人,多出现在初中或者高中。这样比较下来,小学相对要好一些。
纵是如此,小学的教育教学也出现了人多难以教授好的局面。要想了解每个学生似乎有些困难。
然而,“现代学生观则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主动、全面、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
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话。
要想干好教育,我们爱学生的首要表现就是了解他们,能明白他们一举一动的背后所传达出的诉求。
教书教得年份多了,尤其是主课的老师,即使是兼任班主任,好似我们注意的焦点更多的是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分数名次。有的教师甚至以成绩和名次来划分好学生与后进生,无视学生的其他特长和优点。
大概我们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吧。再一次读到高老师的这些话语,无疑是给自己最大的警醒。我真的了解我班的每一个学生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虽然能熟练地叫出他们的名姓,深知他们学业的长短处以及需要加强要求和训练的知识,但是我依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了解太欠缺。
最明显的佐证就是每年的元旦联欢会上,他们出类拔萃地表演各项技能和特长,总是令我大吃一惊,对他们刮目相看。原来,在私底下,他会吹奏笛子,音律悠扬婉转;原来,她不声不响地训练了这么长时间的舞蹈,动作优美而舒展;原来,他们竟会……
呵呵,有太多我不知道的,而已经实际存在许久许久的事情,就摆在我的面前。真的是,“现代社会,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交流的渠道在缩小”。
我是不是也是学生害怕的老师之一呢?答案若是肯定的,那么责任就在我的身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生动而形象地描述出孩子们的心里情感,他指出:“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为什么呢?
“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呢么悲哀。
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取一般的伤心。”
多么生动的描述和剖析呀,学生们小小的心灵竟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什么样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都如天一般的大,没有轻重缓急之分,没事成人的是非成败之观。
爱学生,了解学生,就要小心轻放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