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做事找不到感觉,就不是真正的高手

你好,我是毛盾战略老王,今天的我们来聊一个来自《实践论》中的课题——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知道,《实践论》是毛选战略的认识论,也就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学问。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事物,才能最快的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专家)呢?

答案,都藏在《实践论》的这句话里面: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不信,你往下看。


1、什么才是高手?


在回答如何成为一个高手之前,我们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才是高手。

对于高手的定义有很多,比如高手有很多知识,高手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高手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都超越了大多数人等等。

以上的 3 个定义都是对的,但是不够究竟。

熟悉我的文风的人都知道,我经常会说,“这个回答,不够究竟”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这个回答,还不够彻底,不够触达事物的底层,也可以理解成不够本质。

上面对高手的定义,也不够本质

我认为的高手很简单,那就是在某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感觉。


以教员为例,过去行军打仗,已经有了很多军事理论,中国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太公兵法》等等,知名的至少有几十种。西方也有《战争论》

但是如果你问教员,什么是战略?

他没有旁征博引的讲解《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战争论》中对战略的定义,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这个定义既是感觉的,又是理论的。

感觉是说,这个定义是教员理解深刻的,从自己的体感中提炼出来的。

理论是说,这个定义是教员认为最本质的。

这个定义是什么呢?

那就是,“战略是关于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这句话出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作为熟读了几十种战略书籍的老王,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这个战略的定义就是教员的开创。

可以说,这就是教员的战略理论,但它更是教员的感觉。

我们在回到这个定义:

“战略是关于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这句话出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去掉所有形容词之后,“战略是某种东西”。

你看,教员也没有明确的说战略是什么,而是给了一个比较模糊的说法,说战略是一个东西。

东西是什么呢?

我想大概有 2 层含义,第一,战略这个东西是存在的,否则不可能叫东西。第二,教员也不能明确的讲出来它是什么,但是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战略一定存在,但是又说不明白,怎么办呢?

只好说,战略就是某种东西,这个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关于战争全局的规律性”。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下面这些话:

玄妙!妙不可言!道可道非常道!

你看,教员对战略的理解,是一种感觉,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感觉。


不仅如此,老子在《道德经》也是讲感觉的,不信你看: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

意思是说,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勉强叫它道,勉强说它很大。 这也是感觉。
再看看岳飞关于战略的一个千古名言,教员在《论持久战》中也引用了这句话: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什么叫“存乎一心”?

通俗讲就是“心里知道,但是很难讲出来”,讲出来的也只能是一种感觉。

你看,还是感觉。


教员、老子、岳飞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高手,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自己的领域,都有自己的感觉。

换句话说,有了属于自己的感觉,才是真正的高手。


2、真正高手,都有自己的感觉


不仅伟人、哲人如此,普通人成为高手也是如此。

比如,作为一个战略咨询师,对于战略咨询,我就有了自己的感觉。

市场调研中,同事问我:“访谈的时候如何提问呢?”

我说,“想知道什么,你就问什么。”

同事再问,“什么时候访谈就可以结束了呢?”

我说,“你已经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你就可以结束访谈。”

你看,我在回答同事问题的时候,我说的就是自己的感觉,但是这个回答却直击事物(调查研究)的本质。

如果你在 5 年前问这个问题,我可能会说,调研提问要从企业经营、品牌认知、行业竞争、个人建议等维度展开提问,尽可能把问题问的全面,然后就可以结束访谈。

5 年前市场调研,我需要看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需要提前记住很多问题,访谈时也会战战兢兢。

现在市场调研,基本不用看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因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告诉我,问什么问题,什么时候访谈足够了,什么时候访谈还不足够。

这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讲不出来,却真实存在。


再比如,游泳。

由于我就在漳河边上长大,所以我很早就学会了游泳,潜泳、蛙泳、仰泳我都会。

可以说,我在水里已经达到如鱼得水的境界。

然而,当我教别人游泳的时候,却讲不出来。

我在水中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我推水,水就会给我反作用力,我就可以凭借这种反作用力,前进、后退、下沉或者上浮。

我回忆起来,老家人说一个游泳高手,总是说“懂水性”。

以前不理解,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太正确了。

水性,就是水的特性,就是水的规律,就是人在水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员也是喜欢游泳的。

教员很可能就是在游泳的时候,悟到了“游泳”和战争的相通之处,所以他才会说:

“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地有步骤地达到彼岸。指导战争的规律,就是战争的游泳术。以上是我们的方法。”

战略是一种规律,游泳也是一种规律。

这就是一种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又直击本质,触碰到了事物的最底层,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它既是你的感觉,又是你的理论。

说它是感觉,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讲不出的,是朴素的,似乎是没有根据的。

说它又是理论,因为它是深刻的本质的,是系统的,是科学的,是深入事物底层的。

两者看似相反,却又是同一个东西。

这就是感觉和理论的对立统一性。


3、如何找到自己的感觉?


高手总是说,打球要有球感,做短视频要有网感,写文章要有手感……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感觉呢?


在《实践论》中,教员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分为 2 个阶段,一个是感性阶段,一个是理性阶段。

在感性阶段,我们认识的事物是表面的,感性的,是孤立的,是现象的,是没有深入到事物内部的。

在理性阶段,我们认识的事物开始脱离事物的现象,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开始脱离感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概念、推理,形成自己的理论,找到自己的感觉。

《毛选》原文是这样讲的: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

意思是说,随着我们实践的继续,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脱离了现象,实现了认知的飞跃,也就是产生了概念。

概念已经不是现象了,不是片面了,不是外部联系了,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概念和感觉(最早感性的认识),已经不是数量上的区别(量变),而是性质的差别(质变),继续前进,就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就像学游泳,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你要机械的学习游泳的动作,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会让你能够在水中浮起来,并且能够前进。

简而言之,学习早期(感性阶段),你只知道要这样做,但是你不知道底层原理,不知道这个动作和浮在水面、水中前进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但是,随着你游泳的次数多了,你知道你前面学习的动作,通过和水的相互作用力,让自己身体浮在水面,并且能够游泳前进。

你掌握了水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游泳方法(理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觉。

你随时跳到水里,或者被人推到水里,也能够很快借助水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浮起来,甚至可以自由的在水中摆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这个时候,你真的成为了一个游泳高手。


结 语


教员在《实践论》中写到: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意思是说,我们最初感觉到的东西,很难马上理解它,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现象,还是事物的表面。

但是当我们理解它的时候,形成自己理论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感觉。

虽然都是感觉,但是最后的感觉是比前面更深刻的感觉。

所以,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呢?

那就是从感性认识跃迁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理论,找到自己的感觉。



原创不易,支持我,就点下【赞+在看】吧。点下方名片,关注本公众号,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与“置顶”,你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毛选战略解读文章:

  1. 年终盘点,2024最牛10篇《毛选》战略文章!

  2. 迎接2025:实事求是,能生万法

  3. 2024 年,我对《毛选》的 25 个战略思考

  4. 如何用《毛选》的方式学习《毛选》?4000 字讲透

  5. 《毛选》里的这段话,藏着分析战略形势的秘密!

  6. 《毛选》:如何结构化地“实事求是”?4000 字讲透

  7. 《毛选》战略如水

  8. 《毛选》第1篇的底层逻辑,教员都藏在这篇文章里!不信你看!

  9. 不知《毛选》3 个观,背会《毛选》也枉然!精辟!

  10. 掌握这 39 个核心概念,你才真正掌握了《毛选》战略!

  11. 8000字自述:贫困自卑男孩,到战略咨询专家、毛选研究博主,我越战越勇

  12. 197 份电报打赢3大战役, 教员凭什么?

  13. 如果只要一个创业宝典,那就是《毛选》!

  14. 《毛选》:调查研究是慢慢开悟的过程




毛选战略课程(赠纸质资料):

《读毛选学创业》课程全新上市!


社群、商务合作,请扫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