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0 给时间画个像

李笑来的《与时间做朋友》这本书,我闻名已久。这周京东共读的就是这本书。通常对于各种理论我不怎么感兴趣,只有看到可以给自己拿来实践的干货才会心动,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的干货——怎样和时间做朋友。

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

说个我正在经历的事儿,我们要整理一下题库,先编计划,然后大家都被分派了任务,把原有的题分类标引,然后再补充新题。我先试着做了一下觉得挺简单的,想想好像不需要很多时间,就做自己的事去了。结果同事们分分钟都做完了,再看一下自己都还没开始,这下我急了,只好拼命赶进度,然后才发现当时预估的速度根本做不完,导致拖延了整个项目组的进度,我惭愧得不行。具体来说,我的问题其实就是不能精确感知时间。

看来要想做时间的朋友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时间。

精确感知时间

这不得不提到另一部畅销长销书《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1974年第一次出版。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的。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作家李敖也有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钟。
鉴定袋蛾——20分钟。

基于过程的记录,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这种新的记录方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这样就不容易焦虑了。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与时间做朋友”。

最好的工具:纸笔

“事件-时间日志”被李笑来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做过的每件重要事情所耗费的时间开销。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

深以为然。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记录的方式可以完全不必在意,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个习惯养成之后,第二个良好的习惯就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就是每天制作时间预算。

大多数情况下,李笑来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最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