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方,早安,现在是北京时间11月11日早上十点,感恩你愿意和我一起分享你的疑问,我现在一边思考一边回复你。
(1)“一方面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另一方面,又温柔有界限。不破坏孩子正向感受和对孩子有期待有要求,这两个矛盾吗?”
你问,一方面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另一方面,又温柔有界限。不破坏孩子正向感受和对孩子有期待有要求,这两个矛盾吗?
以我目前的认知和曾经受过的教育,及自己的实践和理解,我觉得是不矛盾的。
凡事有两面,我现在的教育前提是,孩子的所有行动,我都会去了解他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因为他不会无缘无故的闹情绪,为什么会有天使宝宝和恶魔宝宝一说,因为这些都是父母首先贴的标签。但为什么会有这些标签,首先的感受就是来自于成人的情绪。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每日需要兼顾的大量事务,很有可能是连我们自己都会忽略了自己,当觉察自己很累的时候,才感受到,为什么会越活越累。但是现在我们不一样了,我们觉察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调整。因为我们知道,如果释放和解压,但孩子是不知道的,所以需要我们从小引导他。我们其实,透过孩子看自己,自己也会成长不少。
回到问题,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里讲的无条件接纳,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其实是他不懂得表达的表现,他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才会有了我们所认为的乱发脾气和不讲道理。但其实,他愿意表达情绪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好的。为什么他不对其他人表达,就只是对亲近的人表达?是因为他需要得到你的关注和爱。但重点是,我们最初还没能完全接纳孩子情绪之前,我们自己的情绪也随时牵动着孩子。我们对每件事情的处理态度和方式,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孩子日后遇事时的处理结果。
处理孩子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能够先处理自己的清楚,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蹲下来抱抱他,看着他的眼睛,温柔的重复他的感受,让他知道你此刻在关注他,感同身受,让他感觉到你的爱。待他情绪平复时,询问情绪爆发的原因,了解他的需求,引导他正确表达,告诉他现在他的情绪是难过?委屈?是什么需求得不到满足?他的希望是什么?让他逐渐的能够明白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日后,他难过了、受委屈了、伤心了,他就会知道如何表达,而不是通过耍赖、发脾气或者其他肢体语言来实现需要被关注的这一需求。
我知道需要成人在兼顾众多事务之时还需要兼顾孩子的情绪很难,但如果你首先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其实,很多问题能够迎刃而解,想想吸引力法则。孩子的情商,就是这样开始被逐渐建立起来的。
说到这里,“不破坏孩子正向感受和对孩子有期待有要求”是不是就会很容易理解了?所有沟通,建立在孩子的需求之上,一切都不是问题。一定要记得,孩子还不会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只解决他当下的情绪,带心情平复了,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需求是不是超过了他实际需求之外,再慢慢讲道理。我家的大儿子从来不会对我闹着要买玩具,有需求,会列入购物清单。即使在面对众多诱惑,他都能和我好好说话。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之前的铺垫而得到的结果。蓝方,你认同吗?
下面我讲讲我自己的事情。我从小,自觉比同龄的小伙伴心理年龄都大,虽然我提早了读书。由于我爸爸妈妈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所以我自小被锻炼的思维就是会想多一步。
说到家庭教育,我的父母对我影响非常大,我曾经在早睡团的晨间分享里做过一个主题分享——《母亲的身份》,稍后我可以把那个分享找给你听。我在里面讲到,“我曾经在NLP智慧父母的课堂上,我写下了我的父母至今为止对我影响最深的八条信念,它们分别是:1、懂礼貌、尊重长辈;2、爱惜自己;3、与家人相亲相爱、愿意付出;4、顾及他人感受,有效沟通;5、乐观的心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6、反思,如何才能做得更好;7、乐于助人,并且有限度的提供帮助;8、善用时间,高效做事。回顾我的童年,我无不深受着这八条信念的影响。感谢我的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感受着阳光雨露和人情冷暖。
我们的孩子们都在飞快地成长,而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变化,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也没有一刻是静止的。大家都全然的接受了生活,就是伴随着变化的这样一个事实,努力地思考,然后付诸实践,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变化,使家庭变得更加和谐呢?遇到挫折的时候,母亲会告诉我,既然无法调整外在的环境,那就尝试调整自己的情绪。种种的种种,让我受益良多,我决定将这美好念想,传承给嘉懿、司泓和司沛,让为自己能够成为他们的榜样,而努力和奋斗。”
(2)“极至的利他就是利己 那和有界限感是不是矛盾呢?我感觉不是矛盾 但又说不清楚这两者如何并存。”
关于这点,我现在感受最深的是,情绪的调节能够达致和平共处。如果你能够理解我第一条问题的回复,这一点,你应该就能理解了。有界限是有底线,就譬如拿孩子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能第一时间觉察他的情绪和协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他就能如实表达他的需求解决问题,而我们就不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当我们知道他的需求是否合理,就是看我们是否坚守底线的时候了。
如果是大人的需求,就更容易理解了。譬如帮助他人,你一般会如何帮?是直接做好给他结果吗?他下次依然会回来寻求你的帮助,对于你来说,可能你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但对于他来说呢?其实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他还是不会。
但如果我们把他教会了,我们不但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和陪同他去理解或者实践,我们同时是倒逼了自己成长,因为你会了,不代表你会把对方教会。不是有句话叫做——“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别人”吗?譬如之前的导读,我需要自己先把书读透了,理解透了,自己通过实践了,我才能总结和输出,至少不能误导,那你说,我这样,是不是会比其他的小伙伴成长得更快?极至的利他就是利己,我在这里,有深刻的体会。同时,有界限感,就是你帮助的程度去到哪里了,依然是底线的问题。如果你知道答案,但是如果你提供能令他自己愿意去寻找答案的方向或者问题给对方,这样,对他的帮助是不是会更大?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可以怎么做,毕竟每个人遇到的事情都不一样,大环境也不一样,身边共事的人也不一样,如果他能通过思考得到答案,并且举一反三,对他才会最好的。你认同吗?
今天先探讨到这里,期待你的反馈,感恩。
刘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