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读过的书太少,这本《The Innovator's Dilemma》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书。我在德鲁克的书中见到了会在每章末尾写小结的写作习惯,却真没见过在每章结尾都像对待论文一样细细密密列出所有NOTES、在介绍到相关产品时几乎把整个产品结构图画出来的书。透过这一切,不难想象作者在写这一本书时是多么认真专注。当然,这样内容详实的书,阅读速度也就自然而然慢了下来,这周的进度依然比我想象的要慢一些。
我从前学的比较多的是软件技术,这次却因为一本管理学类书籍,接触到了硬件知识,这种感觉十分有趣。这次作者用的例子和硬盘有关。回想小学时候,家里有几张3.5英寸软盘,个人电脑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我当时以为电脑一开始就那样大小,后来读书了,才知道第一台计算机的体积竟然有好几间屋子那么大,之后才慢慢发展成放在书桌也不嫌大的PC机。由此可见,存储盘也一定有着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看了此书PART ONE后,对此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
有一件事,不是做技术行业的可能体会没那样深。硬件技术不同于艺术作品,其体积和构造不是艺术家想怎么创作就可以怎么创作的。像写字,也许我拿一支普通毛笔能写手掌大的字,而要是想写蝇头小楷了,也并非不可。硬件设备的尺寸变化则不同,其体积大小受限于诸多技术,像手机,就受到电池容量技术、屏幕技术、主板技术等限制。尽管现在已经能在硅片上密密麻麻刻上数量惊人的电路图,但想瞬间将手机缩小到指甲大小,如耳环一般挂在耳朵上,仍是无法实现。所以在硬件行业里,一些看上去只是“尺寸上的轻微变动”,或许都包含了无数技术创新。这一点可以在苹果发布新产品时得到证实,几乎每一代苹果的新产品出世,都伴随着好几十个技术型专利申请书。尽管苹果目前看上去挺成功,但是其在创新上的投入也是难以计数的。如果不是其产品高额的净利润,这样的创新投入或许早让其入不敷出。
最新的一代苹果Air pods,又是苹果的一次破坏式创新,甚至撼动了做降噪起家的耳机老品牌BOSE。无疑,这次破坏式创新,成功了。但是抛开事后诸葛亮的光环,如果我们是苹果高层,当降噪领域已有BOSE、SONY两座成熟的大山、并且将脖挂式主动降噪耳机做得炉火纯青时,我们敢投资开发一个连成熟公司都不敢去做的便携降噪耳机吗?又或者反过来说,已经把降噪耳机玩得熟练的BOSE,有没有想过稍微放弃一点点音质,而去追求更加便携的无线降噪呢?历史总是容易评价的,但是对未来做决定,却是不容易。
就如同书中硬盘的例子,假如A企业是生产11寸大型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霸主,8寸的技术开始出来时,A企业一向技术领先,也是有研发和制造8寸的能力的,但是它却发现8寸存储量的提升速度根本比不过11寸,而它的已有客户群体中大多注重的是存储量的性能,如果A企业执意要推广8寸磁盘,那这些重要客户就极有可能转向其他能提升11寸磁盘性能的厂家。怎么办呢?不是都说客户是上帝吗?那就听从客户需求吧,于是A企业将资源投入到11寸上。B企业是生产8寸磁盘的新兴厂家,它也明白自己根本无法从A企业手中夺得大型计算机的客户。因此,它把精力放在寻找更加看重尺寸性能的客户上,刚好微型计算机出来了,客户更加看重尺寸小的产品,于是B企业大行其道,而A企业这时再想进入8寸市场,发现在品牌、技术等方面已经赶不上B企业了,于是A企业没落了。技术继续发展,又出现了5.4寸磁盘,但微机客户觉得8寸就够小了不必再追求更小,于是B企业又听从了它的客户。但这时台式机出来了,台式机客户选择了先进入5.4寸的C企业,跟A企业一样,B企业又没落了。如此轮回,仿佛应了《阿房宫赋》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到了最后1.8寸磁盘厂商跃居而上……谁又知,当下,1.3寸的SSD硬盘技术都已经出来了。又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尺寸和存储量都不再重要,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一个新的产品,整个替代掉磁盘呢?
可以看到,原先领先的硬盘企业目光只放在已有市场和客户需求上,在突破性技术上的评估体系也是按原有市场的评估体系来评估,可哪知道突破性技术往往用于新市场,新客户的诉求点根本与原有客户不一致。由于评估得不到通过,领先的A企业仍然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原有市场。结果导致落败。
如今,许多大公司也在成天说“创新,创新”,但是总有一些尾大不掉的感觉。包括我们自己的大型国企,什么孵化团队也尝试了、划小承包也尝试了,但在宽带上的颓势仍然是个人就看得出来。虽然中国的国企,是兴是衰还有另一只手能掌控,但是这样脱离时代的感觉终究让人不安。
此周阅读,书中也只说了“好企业为何失败”,还未提及解决方法。但是在读书的同时,我不由想到自己读的另一本原著《The Song of Ice and Fire》,书中龙、狮、鹿几大家族的王座轮替,真是和此书中各厂商在不同时代绽放出的光芒如出一辙。又甚至再想得远点,中国5000年王朝更替,有些王朝持续时间短,有些王朝却能绵延几百年。或许如何使一个“平衡、优秀”的状态尽可能维持更久时间,就是学习管理知识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