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的算是暖冬呢。还没有亲眼目睹雪花的芳容、也没有感受到寒风的刺骨,冬至就到了。
古代有“冬至三候”的说法:“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而冬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渐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山中的泉水也就可以流动并且温热起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是即将进入寒冷时节的标志,故有“数九寒天”之说。
民谚有:“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也就是说,从夏至开始,计算到第三个名称里含有“庚”的日期,这天就算是初伏开始了。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
而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寒气已消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寒冬也就变成暖春了。
还记得小时候背的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古代习俗,冬至也是一个吉日。“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汉书》)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确实值得庆贺,有“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的民谚。饺子,就像一条亲情纽带,连着散落在人间的一颗颗“爱”的种子。
当然任何季节都能让文人墨客伤感悲情,冬至也不例外。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陆游)
冬至于我,一直是个温暖有爱的日子。最怀念母亲的那一句“吃饺子啦”的呼喊 ^_^
印入脑海的记忆是:母亲忙里忙外包饺子、热腾腾的煮饺子,而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坐一起开心甚至“贪婪”吃饺子的情景 *^_^* 温馨,甜蜜,恒久。
冬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