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教师资格证考试结束了,早九点到晚六点,见证了一个多月的复习时光,真的完美的结束了。
这算是我在大学里,除去期末考四六级考的第一个正经且重要实用的考试。
因为它
我收获了可贵的方法
科目一:考前并没有那么多要背的知识点,除了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需要记忆,文化素养太太太大范围了,考前突击根本没用,完全靠积累+瞎蒙,不过这次都考外国文化是什么鬼?简直猝不及防…
科目二:考前谨遵老师叮嘱要背好德育和教学,那些容易搞混的原则规律方法终于滚瓜烂熟了,结果考的完美避开了重点?所以秉承着背了不能浪费原则都写满了…
科目三:我选择初中政治,可能是文科强调背诵记忆的特点,选择题更容易做
舍友:“你知道CH4的结构图是有角度的么!简直傻眼了!”
我:“我…我…不知道… 可能我学了假化学吧”
综上所述(喂!材料分析题写多了吧!)
呸呸呸!
所以说,真的…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桑代克曾有尝试错误说,期间我在不断的试错中,直到临考前五天找到好方法——总结整理法
我把科目二中所有理论+人物整理出来,用不同颜色标明,因为很容易搞混。这样在梳理知识点时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印象。
对于喜欢形象记忆的同学来说,一个个清爽明了的大括号框出知识点,比直接看书上大段大段拥挤的字来的更清楚醒目(当然记忆能力超群的同学,就当我没说过这话吧…)
框架里的具体内容还是需要去看书了解记忆。
框架法只是起到整合作用,如果把所有重点都整理出来,个人觉得这样太乱过于复杂了,况且你怎么知道书上其他文字不要看和背呢!
由于科目二的内容很多,难免会把内容混淆,所以我还整理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的大标题(没有写具体知识点)
字丑见谅…
这样在整理的同时也了解每一章大概内容
因为在主观题里面经常问题会出“根据xxx方面的相关知识,回答xxx问题”,当你不知道xxx方面到底有什么知识点时,那就尴尬了…你会瞎扯都扯不到点子上…
当然不是死背这些大标题和内容
把书多翻翻几遍,每天复习前都会浏览一遍这些大标题,甚至在刷题刷累了后,听着音乐再过一遍。
任何东西在脑海中出现次数多了就一定有印象,无意识的浏览有时也会变成一种记忆。
当我复习发现刷题正确率实在太低的时候,下意识的就停止刷题,立刻翻书从头到尾看一遍知识点。
当时看一遍花了我半天时间,因为我是细看+背诵的,说实话看第一遍真的难熬因为记不住,当看了三遍后就有了印象。
偏形象记忆的人,能够记住具体内容在左边还是右边,甚至用什么颜色圈的重点都能记住。这一切的一切是要全然建立在用心看几遍书的基础上。
所以在考试时我感受到了整理法的优点:当看到“水下打靶”时,脑中一直在“翻书”,心中OS:“是在记忆那块的后面…接下来是学习动机…不对还要往后…记得是在右边的桑代克之后…哎呀找到贾德了…完蛋没记理论…”
真实心理过程毫无夸张,那个理论我真的没看所以毫无印象,虽然找到正确定位,但是那一刻我还是深深感到了绝望…事后反思——具体细节复习不!到!位!
一场教师资格考试增长不少经验教训,我很庆幸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摸索过程有点艰辛+走了不少弯路
但是每一种方法都值得探索,能够探索到适合的,就是大收获。
框架总结整理方法,当然也适合于其他的课程学习,很适用于记忆比较庞大的知识点,有时别低估自己的脑容量,大脑远比你想象的要牛的多,尤其是经过整合过的知识内容,大脑也很容易去接收这些信息。当你想调用这些知识时,一下子就可以调出来整个框架的结构,太爽了…
悄悄地说一句——听说教资考试上热门了因为难度大,而且啊…科目一二三每个考场都有很多人弃考,这么推算的话,今年弃考的人数挺多,剩下奋战到底的同志们还是很有希望通过的!
致 有失望有欣慰的
后会有期的教资
—个人原创
—以上内容已收录于公众号【君子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