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优质的人脉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贫困只是一时的;
努力学习把学业完成,不就可以好好赚钱了嘛?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
会在课余时间去餐厅点餐刷盘子,发传单当家教。
曾看到某个同学,因为公布的贫困生补助名单里面没有他,
在桌子下面暗暗把拳头攥紧。
即使有太多的不确定,
他们依旧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未来的乐观自信。
他们觉得家庭条件差一点不是大问题,
吃穿比别人差一点而已,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毕业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眼前困难都是暂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可是社会却给他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当年在学校管用的“学生思维”,出了校门失去了魔力,工作中频频受挫;
很多在学校成绩不如自己的人,却在父母的帮助下,安排了一个好工作。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在校园里被短暂掩盖,却在踏入社会后被无限放大。
读书生涯累积起的自信心,也在毕业后脆如纸片。
有很多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
西方发达国家的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
便不管不问,觉得这是科学的方法。
事实上,上述那些人往往生活在社会底层,
学费都负担不起,更别提职业规划了。
那些精英阶层,会为自己的孩子精心规划人生道路,
例如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记录的14个孩子。
在中国也一样,
很多人虽然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但背后都有父母一手策划。
毕业后直接去亲戚朋友的公司做管理,
或者去银行国企系统等等。
在学校不甚努力的他们,
毕业之后的工资和圈子,轻轻松松碾压了大多数人。
而大部分农村来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不在身边,更别提职业规划了。
除了极个别幸运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成了炮灰。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