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这本《“偷”师学艺:10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创意秘籍》,只有巴掌大小,150页的一本小书。很快就看完了,但是正应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书中的语言短小精悍,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对改变自己的旧有思想很有帮助。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原创,艺术也只是一种偷窃,但是你知道怎么偷?又如何用吗?优秀的艺术家如何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你不需要是个天才 ,你只需要做你想要做的事。
照葫芦画瓢的艺术作品永远只能成为第二,但如果你偷取的是如何产生优秀作品的思维方式,而不只是表面功夫,那么恭喜你,你就能成为像你崇拜的艺术家那样的人了。所以,大胆的去偷窃吧!让你受了启发的灵感再次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其实没有什么是原创的,作家乔纳森·里瑟说过,当人们说那些事物时原创的时候,十有八九他们只是不知道作者曾经参考过什么资料,或者创意来源于哪里。整本书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当然,模仿的过程其实是我们自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照搬被人的东西,那只能是叫“抄袭”。
人从小开始就会模仿,你去看看那些牙牙学语的小孩,他们靠着模仿自己看到的一切去探索这个世界,只是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独立判断能力,所以才形成了自己的做事方法。我们应该向小孩子学习,不断地去探索。
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最开始的步骤就是模仿。我们可以寻找这个领域比较牛的人,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去学习去模仿,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也想成为这个领域的牛人,想要和你的偶像比肩,那就不能是简单的复制他的做法。你需要多找一些这方面的牛人,分析学习不同人的做法,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属于自己的模式。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只有在模仿上的创新才是立足的根本。
这本书中的“偷”,其实就是素材和灵感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平时做好了积累,在真正用到的时候才会有东西可用。比如我们写文章,平时就要积累一些素材,那在看到觉得会用到的知识就要学会收集,整理后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输出出来。
书中提到了10条创意秘籍,帮助读者挖掘自身的灵感。这本书提倡大家大胆地去“偷”,其实也是在传达一种新的理念。在我们旧有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勇敢地去挑战一些固有的观念,而这也正是创新所在。
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方法中锻炼自己,在不断的摸索、总结中反思自己的特点,随时把握自己的兴趣,最后将一切知识为己所用。在不断的模仿和思考过程中,我们也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开始学习,那就从模仿开始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