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恋纸鸢追逐,几许痴心空负。卑怯泯天良,羞踏救赎之路。宽恕,宽恕,犹叹昨日不悟。――题记
翻开《追风筝的人》,内心总是有些不舒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只不过放飞的时间和空间不同,每个时期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书中的风筝寓意较多,当然,它也成了救赎的代名词。
救赎并不必然等同于心的安宁,灵魂的快乐,生活的幸福。赎罪的过程各有不同,救赎的结果亦是难以达到完美的希求。
书中阿米尔的爸爸说:“被真相伤害总会比被谎言安慰好。”也许,我们看到这里会有些犹疑,有些人会感觉很难直面残忍的伤害,比如患重症的病人,家属多是采用后者的方法,认为谎言的隐瞒是对他人的一种安慰。
但是,作者在文中安排父亲这样说是有目的的。这个在别人眼里有着高大形象的成功商人,后半生也是在背负着自责,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他对年轻的草率行为勇于担当,他看不惯儿子的懦弱,没有责任,没有主见。其实,他也是担心阿米尔的未来,害怕阿米尔因为自身的弱点犯不可饶恕的错。
阿辛汗对阿米尔的猜测错了。作者这样写,已经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种恶劣本性,阿米尔真的具有,而且这块短板,直接伤害了最爱他的哈桑。少年的阿米尔胆小怯懦,自私冷酷,妒忌猜疑。他辜负了哈桑的虔诚,辜负了那颗对他愚忠的痴心,狠心的诬陷哈桑,失去了那个为他追风筝的人,风筝飞走了,最纯真的友情也断了线。
记得书中描写哈桑做的梦:阳光灿烂,湖水清澈,但没有人去游泳,大家都不敢游,你(阿米尔)跳进去,游了起来,我们一起游……哈桑总是最能明白阿米尔的,他叫的第一名字也是阿米尔,他不需要阿米尔的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有感应。他总在保护阿米尔,追随他。可是阿米尔却没有珍惜他。阿米尔让哈桑追风筝也是为了证明给父亲看,希望得到父亲的爱。
每个人都有过去,或多或少的曾有一些悔恨的过往,终将会为自己曾经的犯过的错误赎罪,在何时,以何方式进行,是个未知。
阿米尔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在书中,作者借拉辛汗的声音说出了“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背叛朋友之后,痛苦一直侵蚀着阿米尔的心,内疚使他无法安宁地度日。“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动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过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阿米尔终于踏上了用生命救赎灵魂的艰难之旅。
读这本书,想起鲁迅的散文诗《风筝》。他曾经对小弟弟犯下过错,撕毁了小弟弟亲手做的风筝。成年时想弥补,小弟弟却已经忘了有这回事。没有记忆的宽恕让鲁迅更是自责,“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鲁迅没有被宽恕的轻松感。当然,这与时代背景有关,鲁迅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
那么这本书中,阿米尔感觉到哈桑的原谅了吗?他的心真正感觉得到救赎了吗?哈桑因为回到庄园,为阿米尔看守庄园被杀。那时那地那那种背景下,作者是否还要传递一些什么信息。
书中情节令人深思,自私与愚忠,嫉妒与赞美,背叛与虔诚,谎言与真相,愧疚与救赎……有些压抑和沉重,作者深刻的剖析人物,让我们多侧面去了解人性的罪与罚,在“我”的心路历程中诠释了救赎与重生的一个个画面。
再次掩卷,耳边还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心中有涟漪微漾,好在结局虽不是完美,还是可以接受的。索拉博已经被阿米尔带到了明媚的阳光下,哈桑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阿米尔一样对索拉博说了。
有些东西可以延续,相信人性向善,来日安好,风筝又飞上了蓝天,追风筝的人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