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存钱,这届年轻人脑洞真大!
最近,江苏泰州,一对95后夫妻在网上模拟带娃存钱冲上热搜,吸引了一众网友们催更、学习。有人说,这种存钱方式太新颖有用了。
模拟带娃,简单说是假装自己有一个孩子,然后给孩子买奶粉、买玩具,带他去游乐园,去旅行等等,脑补所有真实的场景,然后把这笔费用存下来。
剧情是假的,存款是真的。
这对95后夫妻说,虽然存下的钱不多,但里面有钱,心里会比较踏实,就是生活的小小底气。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热搜。
一个杭州男生小李月薪一万一年存10万引热议,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李算了一笔账,每月到手1万出头,加上年终奖一年13万左右。房租大概1000元,做饭食材约600元,用网购积分换生活必需品,把支出降到最低,同时用免费娱乐活动代替花钱的,比如周末去图书馆看书......主打就是一个极致省钱存钱。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偷偷攒钱了。
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吸引了62万人加入,类似还有抠门女性联合会,消费主义逆行者等等,大家的共同目标就一个:存钱,想尽办法存钱。
成年人的世界,狠狠存钱,才是人间清醒。
今天和你分享3种有趣又实用的存钱法,看完就能用起来。
01,人设游戏存钱法
“假装养孩子存钱”、“假装开公司存钱、“假装去旅行存钱”......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立一个人设,写一个剧本,按照故事的发展为了某些事情花钱,然后真实把钱存下来。
有一个博主是海贼王迷,她每天重温一集《海贼王》,通过对动画的理解来存钱,比如山治被困在石头岛上没有食物了,快去支援他。A压缩饼干5元,B自热火锅10元......
还有人假装是美伢,今天去超市卖菜做饺子,买点什么?A特价青椒8元;B高丽菜6元;C猪肉15元;D高级和牛25元;E小新爱吃的小饼干5元。
你要做的就是代入角色,做出选择,比如买了特价青椒和猪肉,那么就存下23元。是不是很有趣?
你不用担心想不出剧本,网上有很多故事角色,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追更就好了。
02,现金存钱法
随着电子支付越来越普及,我们在享受便利时,也付出了隐形的代价。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一个行为经济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关于支付体验。
他让学生竞拍一场篮球比赛门票,拍卖会分2场。
一场只能用现金支付,一场可以用信用卡支付。
结果让人意外:用现金付款的拍卖会上,没人出价高于100美元,而用信用卡支付的拍卖会上,有人出到400美元。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因为使用现金支付时,人们会感觉到痛,自然会理性一点,少花一点,但信用卡则极大缓解了这种痛,花钱如流水也毫无感觉。
如果你常常控制不住冲动消费,试着停掉信用卡、电子支付,开始用现金。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那也太不方便了吧。
对,就是要不方便,人为制造障碍,让你少花钱。
每月工资到手,先换成现金,根据你的日常支出,只留下必要的生活费,日常消费尽可能用现金,一些必须电子支付的,最好只用一张卡,方便记账。
当你使用现金,找回花钱的痛感,存钱自然变得更容易了。
03,强制储蓄法
很多人存不下钱,是因为一开始思路就错了。
他们怪工资低,没钱存。工资到手先花,花啊花,月末想起存钱发现余额不足,还要紧巴巴过日子。
照着先花再存的习惯,即使涨工资了,依然没钱存,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
不妨反过来,工资到手先存,剩下的才是花的。
常用的强制储蓄法有333存钱法和对半存钱法,思路其实一样,根据自己的收支情况选就好。
333存钱法把收入平均分成3份:1份用于日常开支,1份用于存款储蓄,1份用于投资理财。对半存钱法把收入对半分,一半花,一半存。
不同的钱一定要分账户放,不要混了。
那些存起来的,你就当做丢了,不是你的,坚决不花。
04,写在最后
你可能想不到,巴菲特也是一个省钱控,他说“不要先消费后储蓄,而是花储蓄后剩下的。”
比尔·盖茨曾吐槽:巴菲特请我吃麦当劳,竟然掏出了代金券。
你看,一个世界顶级富豪都很抠很省很会存钱,自己是不是也要加把劲了。
如果你担心一开始自制力不够乱花钱,没关系,搭配12存单法,把钱定期存银行。当你真正想存钱,行动起来,方法总比困难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存钱亦如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