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分享来周二电波讲课之前,我们做了很多铺垫。“洪宅有点简陋,老师不要介意哈。”老师笑着说:“不会啦。”后来课程结束后,陈老师说:“今天的洪宅满满的人,坐的凳子的确简陋了点,还有很多人站着听到最后,不过晚上的氛围,很温暖啊。”
就是这样一个200年的四合院,2014年年末以来,来过讲课老师近100人,有专业老师,有政府部门领导,有专业人才,围炉夜话式的读书沙龙,形式多样,活泼而又专注。这些年,我深深觉得,比起形式的奢华,亲切的交谈更加迷人。嘉宾缓缓而谈,读者静静聆听,诚恳的发问,耐心的解答,在院子暖暖的灯光里,几张桌椅拼成的大桌子,却浮现着我心目中最美的也是最古朴的”学堂“。
”也许,你们应该找一个更大的地方。”也常常有人这样说。但好像一件事熟悉了,就不想有更多改变。走过一段石板路,再一个转角,在繁华的身后,就能看到这样一座古宅,一座雕刻精美,蕴含人文的四合院,我们早已习惯这“繁华静处遇知音”的情愫,便担心着,新地方没有石板路,又没有转角,只是淹没在无尽的繁华里。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在这抵抗老宅老去的速度,尽心打理,安心守候它。就在这个繁华转角,再用尽可能多的光阴,等待学友们如期归来。
也正因为小,我们用极小的人力折腾更多事。比如,在每个周二,义工朋友们会煮好养生茶,蜗牛先生和我们会把课桌和位置布置好。等学友们到来时端上可口的茶水,关于一次性杯子,有朋友曾经提出异议,说你们为何不更环保一点,都用玻璃杯呢?
其实最初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茶杯的,后来,茶杯越用越少,学友越来越多。
有次在学城法师的开示里:把主要的事情尽量做到更好,其他的事怎样方便怎样来,后释然。
暑假的七八月份,我们安排了亲子的课程,蔡伟丽老师第158期周二电波《汉字寻根之旅》,晓慧老师第160期《安的种子》,清河老师第161期周二电波《朗诵中的情感运用》,以及探索生命的如观老师《生活中的生命之禅》赵国权老师的《佛学是传统教育》,郑鑫锋老师的《问题从不是真相》等等。
他们讲述着不同的课题,让我们在每一个不同的领域都感受更多一点,体味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
以后将开展更多更加深入的课题和分享更多的书籍。让我们一起在读书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包文朴老师在100期的时候说:我希望你们可以做到1000期!
多么的激励着我们呀,我们自问,周二电波会持续多久呢?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呢?
我们没有办法许下恒久的承诺,但是我相信!只要洪宅还在,只要你们还在,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坚持!!
愿时常相遇,愿默默相持。
感恩一路相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