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七):豆子地
看了我前面的文章都知道,瓦尔登湖是梭罗根据自己隐居林中两年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这段时间的他就是一个十足的隐士。提到隐士,除了他,最先想到的是谁呢?我最先想到的是东晋陶渊明,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可谓家喻户晓。那隐士们摆脱世俗杂物之后,一般会做些什么呢?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无独有偶,本书作者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平日经常做的事就是打理他的豆子地。都说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看来隐居的人也大都相似呀(当然,此处没有进行考证哦)。陶渊明种的豆是“草盛豆苗稀”,不知道梭罗种的豆又会是怎么样呢?
虽然他总在别人开始锄地以后仍在继续播种,且总听到“这么晚种豆子”的评论,容易让人觉得这豆田“草盛豆苗稀”无疑,但是读了以下部分,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豆子在生长的时候,我常常从清晨五点钟一直锄到中午……这样无情地破坏了杂草纤弱的组织”
看来梭罗在种豆方面不至于“草盛豆苗稀”,甚至还列出了明确的收支数据(获利润8.715美元)。
“知道了马萨诸塞州和我们的祖国的自由得到如此安全的保障,我感到骄傲;当我再次回过头来锄地的时候,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自信,怀着对未来镇定的信心快乐地继续我的劳动”
作者虽然隐居但是他并非完全与世俗隔绝的,就像我在《独处是一种享受,有意义的交往更是如此》中说的,他与世俗亦是隔湖谈天,虽然隐居,但是时刻关注时事。
“真正的农夫不会焦急,他每天干活,并不要求天地的产物属于他,他在心中不仅奉献他的首批果实,而且也要奉献出他最后的果实”
这就像是贪玩的小孩在被妈妈叫回家前,仍旧往湖里扔一颗小石子,惊起层层涟漪。文章结束了,但是这就话却一直在脑海中浮现。
本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豆田的劳动与收获,甚至还要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其中的细节描写,精妙有趣,言之有理而又不乏幽默,值得大家为之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