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一直有三个隐居大师。
一个是陶渊明。
一个是海子。
还有一个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梭罗。
陶渊明的田园里我好近,就在我的家乡。
海子的大海离我也不远,开车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
但是……
瓦尔登湖,就离我太远了,远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郊……
正因为没去过,
反而可以直接用内心去感受梭罗的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就像读一首诗。
像是在寂寞的时候打破一点寂寞。
这本书的翻译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因为我们总是容易太忙。
好不容易出门旅游都忙。
尤其是跟团旅游。
典型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点拍照,
然后就是输出所谓的精修美图。
我们都不曾仔细看看沿途的风景,
不曾停下来聆听风吟,
认一认草木,
观察一个虫子的爬动。
陶渊明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哪怕豆子种的稀稀拉拉,累个半死,依然乐在其中。
而梭罗于瓦尔登湖度过的第一个夏天,他也是种豆子,有时甚至豆子都不种。
他更愿意把时间留给空白,而不是任何工作。
他就坐在阳光下的门前,坐在树木中间,从日出坐到正午,甚至黄昏,在宁静中凝思,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浪费时间吧,可他却认为这样做不是从他的生命减去了时间,而是比通常的时间增添了许多、超出了许多。
其实梭罗和陶渊明还是不同的。
梭罗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他鼓励人们应该像“好奇的旅行家”一样,去探索广阔的宇宙,去发现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他并不希望别人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他也不执意要做一名隐士,他想隐居时,他就来了,他觉得够了时,他就去了。
瓦尔登湖,我没有去过,
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湖,
不知道它今天会不会像我们的各大景点一样被商业开发,
但是我知道,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