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儿召回在学堂读书的儿子,告诉他不能再念书了,要出去工作,赚取他自己和母亲的生活费用。
少年的王桂平虽然留恋读书的时光,却也不是不知道人间疾苦的公子哥儿,他无条件地服从了母亲的要求。
张颖儿不希望自己娘儿俩再给张家添麻烦,要求儿子不许找舅舅说要工作的事情。然而,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的王桂平,初出茅庐,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要去哪儿寻找工作的机会?
百般无奈之下,王桂平硬着头皮,在一个初夏的午后,敲响了李家院子的大门。
李鸣岐亲自打开了大门,出乎意料地看见小舅子站在门外。他一边把王桂平迎进大门,一边随口问:“老舅舅怎么这时候有空过来了?你不要在学堂里读书吗?吃过了吗?”
王桂平也很意外,没想到姐夫中午也会在家里。他本来只是想找姐姐倾诉一下,想请姐姐问问姐夫,能否提供帮助找个活儿干,却没有想到遇到了姐夫在家。
他避而不答姐夫的头两个问题,只是嗫嚅地说:“还没吃呢。”
说话间,两人走进了院子,就看见王桂枝挺着大肚子站在树荫下,明亮的玻璃窗上,透出李瑞暄胖乎乎的脸蛋。
听说弟弟还没吃午饭,王桂枝麻利地从柜橱里拿出食物,放在屋里的八仙桌上,嘴里招呼着:“正好你姐夫今儿中午多带回来些吃食,天儿好,还不凉,桂平你将就吃一口吧。”
王桂平不好意思地坐下,搓着手,看看姐姐姐夫,看看桌上的食物,有点无所适从。
一道清脆稚嫩的声音响起来:“老舅舅,快吃吧,好吃哦。”
几个大人惊讶地看着声音的出处— 一岁多的李瑞暄,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快吃吧,”王桂枝笑着对弟弟说:“你看你外甥女都让你快吃呢。”
李鸣岐更是直接把筷子塞到小舅子手上,嘴里不客气地说:“大老爷们,在自己姐姐家,扭扭捏捏的干啥呢?”
王桂平的羞涩被消除,连续奔波的疲惫涌上来,他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吃饱喝足了,想起自己的来意,王桂平又踟蹰地不知道怎么开口了。他吞吞吐吐地说:“姐夫,姐姐,那个、我—”
王桂枝看着弟弟为难的样子,心里着急,直通通地问:“桂平,你有啥难处了?直接说啊!”
李鸣岐也鼓励道:“咱们都是自家人,有啥话不能说的?”
王桂平想想也是,反正自己也没招了,都上姐姐家里来了,说就说吧。他抬起头,对着李鸣岐说:“姐夫,我想求你帮我找个活儿干。”
王桂枝一听,急了。她劈头盖脑地训斥着弟弟:“你不好好读书,想干什么活呢?就你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能干啥呢?”她心里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娘还指着你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呢。”
李鸣岐轻轻拍拍妻子的肩膀,安抚着情绪激动的孕妇,同时神色凝重地问:“怎么突然想起要找活儿干了?出啥事儿了?”
王桂平被姐姐噼里啪啦说得挺委屈的,他皱着眉头,苦着清秀的脸,把母亲的要求告诉了姐姐姐夫,同时补充了一点自己所知的舅舅家的近况。
王桂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自己刚才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弟弟有点抱歉。她默默地给弟弟倒了一杯水,坐在一旁不吭声了。
她明白,光宗耀祖固然重要,但首先要活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鸣岐思忖片刻,开口问王桂平:“你读了不少书,文字方面应该没问题吧?”
王桂平忙不迭地点头,回答说:“文字方面没问题,啥样的文章都会写。”心里悄悄补了一句:“写的好不好就不敢说了”。他聪明的没有说出来。
“学过算术吗?”李鸣岐接着问:“会不会打算盘?”
王桂平兴奋了,有点得意地说:“我的算术经常得到先生的夸奖呢。打算盘,小菜一碟。”
李鸣岐点头:“嗯,这就好。”他告诉王桂平,“回去让岳母大人放心,我会帮你找一份合适的活儿干的。”
得到姐夫的承诺,王桂平心里很高兴。不知为啥,他对李鸣岐有着一种莫名的信任和崇拜。他认为,只要姐夫答应了,就一定没问题。
事实上,李鸣岐的确没有辜负小舅子的信任和崇拜。他很快就把王桂平介绍进了汇海楼干活儿,而且越过了学徒阶段,直接当了一个小管事。当然,王桂平读了那么些年的书,能写会算,打得一手好算盘,也给他自己加了不少分。
王桂平有了收入不错的稳定工作之后,张颖儿拿出一部分嫁妆变现,让王桂平在西街最南边买了一个三间房子的小院子,母子俩不顾张家所有人的极力劝阻,搬出了张家大院。
张颖儿觉得,自从自己带着一双儿女回到张家,在张家白吃白住这么多年,还从张家嫁出女儿,送儿子上学,作为早就嫁出去的女儿,实在是愧对张家!她非常感谢哥哥嫂嫂这些年对自己娘儿仨的百般照顾,感觉今生今世无以回报!
她眼看着哥哥嫂嫂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他们又坚决不接受自己给出的任何钱财。她只能带着儿子离开,尽可能地减少哥嫂的负担。
王桂平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他勤奋好学,积极努力,加上有李鸣岐的背书,他在汇海楼干的很得心应手,也颇受上上下下的喜爱。
没有人知道他是王长生的儿子,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不曾见过面的父亲,曾经是汇海楼颇有名气的学徒。
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忘记了那个没有出师就掌大勺的学徒。可是,父子两代人却都是和汇海楼有着不解之缘,命运真是不可捉摸的奇妙。
岁月流逝,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
不管外面风云变幻,政局动荡,改朝换代,政权更迭,老百姓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王桂平在汇海楼慢慢升到了小掌柜,收入渐渐丰厚。在姐夫李鸣岐的介绍和张罗下,他娶了K市郊区一户富裕农家的女儿,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成婚不久之后,王桂平的媳妇儿就怀孕了,第二年生下了长女。随后一发不可收拾,接连不断生了一共四个女儿,最终生下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儿子。
张颖儿和儿媳妇一起操持家务,抚育孙儿孙女。每天忙忙碌碌,却心情舒畅。虽然她的脸上从来没有笑容,但是接近她的人都能够感觉得到她真心的喜悦。
张颖儿打心眼儿里觉得女儿嫁了个好丈夫,儿子成家立业全是女婿出了大力气,没想到自己居然得了女婿的济。丈母娘看女婿 ,越看越喜欢,说的就是张颖儿当下的心态。
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后半生不仅仅是得了女婿这点儿济,而是会紧紧地和女儿女婿一家绑在一起。
王桂枝在长女李瑞暄两岁的时候,生下了长子李瑞昀。三年后,又生下了次子李瑞明。又过了三年,她生下了三子李瑞昭。
结婚之后,李鸣岐把每年回一趟老家改为每隔一年回去一次。他每次回去探亲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半的收入,去孝敬不在自己身边的老母亲。
王桂枝曾经不止一次提出,是否要和丈夫一起回老家拜见婆母?或者直接把婆婆接到K市来一起生活?
因为她接连不断地怀孕、生孩子,每次李鸣岐回老家的时候,王桂枝不是在怀孕,就是刚生完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和丈夫一起舟车劳顿地回老家。这一拖再拖,小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已经为李家生了三儿一女的王桂枝,还是没有见过婆婆的真颜。
至于把婆婆接出来的建议,被李鸣岐一句:“老太太故土难离。”给直接否了。王桂枝也就不再提起。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尽为人媳妇的孝道,不是为了减少丈夫每两年一次的辛苦奔波劳碌,王桂枝也不是非要接婆婆过来辖制自己的。
春去秋来,李家院子里的树木已经可以遮风避雨,葡萄也熟了一茬又一茬。院子里的空地上除了花花草草,还种了些黄瓜、茄子、豆角等蔬菜。高高低低的架子上爬满了绿莹莹的藤蔓,开着黄的、白的小花。
八岁的李瑞暄已经是母亲熟练的小帮手。她经常抱着婴儿李瑞昭,领着三岁的李瑞明在院子里嬉笑玩耍。而六岁的李瑞昀已经由父亲李鸣岐亲自启蒙,准备进入学堂读书了。
中华照像馆在李鸣岐的出色经营下,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年的收入都在增加,雇用的员工也逐渐增加了。
李鸣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也慢慢暴露出来:有时候他真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不过,他对伙计发火、对儿子发脾气,却从来没有对妻子和女儿爆发过。
清风无痕,岁月静好。
王桂枝以为自己今后的生活会是这样平静安详,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终老。
谁知生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露出意想不到的一面,总会轻而易举地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向人们展示出残酷无情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