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月,再谈早教这件事

文:赵欣,2岁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青岛37度妈咪创始人。

正文:

断断续续,早教也上了一年多了。

春节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确认早教课的时间。

就好像是一种仪式感,那是儿子的专属行程,其他的事情都得让路。他自己也时不时提起来,要去上课。

如今对于早教,更加淡定,如同其他和孩子相关的一切事物一样,不再焦虑。

其实在课堂上,儿子经常还是那个满教室跑来跑去,时而专注的听着看着,时而自顾自的玩耍的孩子,几乎很少回应老师,怔怔的看着老师,放佛在心里酝酿,却很少清楚的表达出来。

完全不是家里那个小话痨的模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算是这样,我仍然坚持带他去上课。

越来越觉得,早教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和妈妈,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第一,仪式感和习惯。

每周固定的时间去做相同的事情,对于尤其像我这样的全职妈妈而言,非常的重要。

也听过很多职场妈妈分享,她们在周末有跟孩子的专属时光,全身心的陪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的重要。

没有手机,没有工作,没有其他任何事情的打扰,就是仅仅,专注的陪着孩子。

每次上完课,一定要等到快闪活动结束,再满意的离开,放佛真的成了一种仪式感,不断的重复,内化成一定的规则感。

这里有两个点想说,一个是规则意识,一个是儿子和金宝的小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就是规则意识。

说起规则,正规的早教中心,都会跟家长一再强调,我们上课的规则是什么,比如不能喝水,不能拍照,多久不能随便进出教室。

什么玩具只能在哪里玩,用过的东西送回原处,虽然执行起来仍有疏漏,但这样有规则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这对于家长的规则意识树立,很重要,家长意识到了,孩子才有可能去遵守。

上课就是45分钟,老师也在不断的重复流程、规则,持续下来,很多东西都会孩子在心中内化,这对于将来孩子去幼儿园,是很好的过渡。

作为家长,一定要一起维护这种规则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时刻观察孩子的变化

这里想讲一个儿子的故事,主要是我自己心态的变化。

儿子不喜欢那种里面是人,外面穿着动物衣服的形象,一直很害怕。从儿童餐厅的广告,到早教中心的大金宝。

一开始儿子害怕,我就告诉他里面是阿姨。他记住了,但是还是害怕。

最开始我的想法就是,可能孩子大了,就不害怕了。

后来,在活动中,很多小朋友都去抱一抱金宝,儿子经历了感兴趣,因为害怕而躲着,再到现在的感兴趣。

我虽然没有干涉孩子,但是心里还带着预期,啥时候儿子会不再害怕,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抱抱金宝呢?

很多时候想去推动儿子主动去抱,但是有一天,儿子在我怀里挣扎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对方是个长得很漂亮的陌生人,我一定要孩子去抱这个陌生人么?

那一刻,突然释然,心里的预期放下了。这得益于一段时间跟一个事物有规律的相处,慢慢观察孩子的变化,也不断的调整自己作为妈妈的心态和预期。

这样的观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孩子的小小社交。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四,提供孩子的社交环境

我之前写过很多孩子物权敏感期,以及孩子们玩具冲突的文章,曾经我对这个问题很敏感,总想帮助孩子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式去应对。

儿子从1岁7个多月开始护着自己的玩具,1岁9个月左右开始在早教中心和亲子园遇到喜欢的玩具上去就挤去抢,拿不到或者被别人了抢走了玩具会哭。

到了1岁11个月的时候,基本就可以做到看到别人在玩可以等待,现在2岁多,遇到喜欢的玩具还会咿咿呀呀的去和别人商量,被拒绝或者被推开也不会显得很沮丧,而是主动去找其他的玩具,自己正在玩的玩具也会很坚定的维护。

当然,这中间经历了我作为妈妈的焦虑期,也跟爸爸探讨了很多,后来在跟儿子重复了几次“别人在玩的时候,你要等待,要排队,你玩的时候别人也需要等待,玩具是大家的”之类的话之后,我就躲到一边远远的观察。

儿子被拒绝过,被抢走过,被大孩子推搡过,被其他家长“教育”过,也被早教中心的老师帮助过,我一方面保证儿子的安全(比如一次大孩子过来推儿子坐着的小汽车,如果用力就会被推翻,我就参与了)除了远远的看着,很少上前干涉。

不知不觉,孩子真的在这个环境中成长了。

所以,给孩子选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简单总结一下如何选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何选择早教中心

第一,硬件环境,细节处见分别。

卫生环境,边边角角的卫生,这些细节可以表现出一个机构的用心程度。

第二,人员环境,孩子在模仿成人的行为。

比如,孩子之间遇到问题,有中心的专业老师来帮忙沟通,我真的就省心了,懒妈妈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只需要在孩子回头的时候,看到妈妈一直在关注着他就好。

第三,大人的选择。

大部分家长是抱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心态。早教中心很多,但大都有个主题,比如侧重运动,语言,还是艺术,都有差别。

作为家长,还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弄清楚自己的预期。

第四,孩子的兴趣。

孩子大一点,就有了自己的喜好,大人克服障碍,需要放下自己的预期,跟着孩子的节奏走。

比如,我虽然很想让儿子上艺术课,但是第一次试听效果不好,我问了他自己的意见,他可以很清楚的表达不上,那就遵循孩子的想法好了。

孩子的兴趣点会变,所以持续的观察孩子很重要,毕竟三岁之前,还没有必要系统学习,让孩子多去体验,而父母多去发现。

第五,价格和距离。

选离家近的,跟自己的经济条件匹配的,不要对自己抱着太高的期望,这一点很重要。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触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欢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来,后面配上直接心声,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为我忘性...
    西岭雪2025阅读 12,649评论 0 12
  • 这是以前写的,就用它来开个端吧。 1 市场。 老爸十几岁开始做生意,开始做水果生意,挑着担子四处走。成家后,租了个...
    三庆阅读 3,237评论 0 0
  • 再不出去浪,就2017了。 在广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天,12月正是秋意最浓时,也是最适合出去户外...
    逆刘而上的山茶阅读 5,431评论 14 9
  • 《题壁 一团茅草乱蓬蓬》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题壁无名氏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
    xcy无名阅读 3,8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