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网络中级47期夏雪君坚持分享175天2025.3.10
中午和老师进行了第五次长程约练,以亲密关系为主题展开了对话。从周五晚上复盘与陪伴家人之间的冲突切入,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些情绪。一方面我因复盘可能无法陪伴先生而感到内疚;另一方面,我又对向他表达复盘需求持防御态度,担心可能会被他刺。咨询师老师并没有急于对这些情绪作过多的澄清或停留,而是以一种不急不慢的姿态跟随我的节奏。这种陪伴方式让我感受到一种自主权——可以自由地聊到哪是哪,无需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方向,这种自由感也让我感到放松和安心。
对话中,有咨询师老师的梳理和赋能,当我将视角从对先生的“应该”转换成“难得”的眼光去看时,我看到了他这些年的付出和委屈——那些未被我看到的情感,以及他说我“没有人情味”时的愤怒。咨询师老师用了一个关系问句:“要是先生听到你说这些年他也很委屈,不知道他会怎么回应你?”我的第一反应是,他可能会说:“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这句话说完情感瞬间喷涌而出,泪目。我意识到,他的这种回应方式其实也是一种男人的倔强,也是知识分子的孤傲。
通过这次约练,对亲密关系有了一些更深入的理解:
看见过去的模式:我觉察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可能存在某种固定模式,我们之间相互看不见,或者互相认为对方不需要,抑或假装自己很强,说着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相互伤害,现在,我正在尝试调整和突破这些模式。
看见先生的难得:我开始意识到他的包容与支持,理解他在关系中的付出和委屈。这种觉察让我对这段关系有了更深的珍惜。
看见自己的成长:虽然我仍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已经在努力改变和进步,这种自我觉察让我感到成长和力量。
尽管在本次约练中,我们对羞愧感和防御心理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但我从中看到,这些情绪其实都源于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对自己的不认可,以及对学习的自我否定。我发现自己对正在学习的心理学有一种不配得感,认为以自己的学历背景,似乎不配接触这样“高大上”的学科。甚至,我会偷偷给办公桌上的心理学书籍包上书皮,生怕被同事发现我在学习心理学。这种“生怕”的行为其实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然而,这种不安全感的核心,正是对自我的不认可。
最后,我们聊到了更根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找到答案,但至少我看到自己走的方向是对的——只要朝着光的方向前行,就会有希望。这种觉察让我感到内心的力量正在逐渐增强,也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