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基金涨势不错,很多人小试一把,取得了不错的收入?疫情在家这么久,天天花钱没收入,不如买点基金好想赚点零花钱?拿着死工资,工作年限、职称上不了,工资增速巨慢,我该怎么办?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观点,叫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每天看着存款日渐消瘦,我想是时候采取一些行动了。金融界的一些大咖,比如巴菲特、查理芒格都反复强调,对于新手,定投指数型基金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第一,指数型基金是综合一篮子股票的综合涨跌情况,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第二,采取定投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一时涨跌所带来的患得患失;第三,购买指数型基金就是购买国家经济的发展运势。在投资原则上,反复强调:1、理性,不跟风;2、耐心;3、充足调研。本着大师们的指点,我这次并没有一时激动,随意选一只指数型基金入场,而是选了中信出版社的一门课《定投十年 财务自由》,从头开始认识指数型基金。今天是共读课的第一天,分享的主题是投资前的准备:
第一、要趁早。趁早干嘛?趁早存钱,趁早投资,要知道25岁开始定投,与30岁开始定投,达到财务自由的年限会差10-15年!如何去培养好习惯呢?四点建议,1、做好预算,开销分为四份,比如一个月预算2000,每周的开支就是500;2、记账,明白自己金钱的去向,了解消费行为;3、将物品贴上生命标签,比如一杯星巴克需要你工作一小时才能获取,你还会喝吗?
第二、30岁前的一些取舍。关于买房,在许多城市买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让一个年轻人过早地背上沉重分负担,不建议过早买房;买车,要计算成本,买车和滴滴打车之间哪个成本更低?如果实在要买,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车;租房,离工作近一些,可以将节约下来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总之,30岁之前,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负担,重点在于提升自己。
第三,30岁后的一些取舍。30岁以后,大部分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更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金钱观。两点建议:1、消费降级,例如手机,可以买次新款或性价比较高手机,不追最新款;旅游,周边小城替代热点城市;2、消费走量,趁大促销大量购入生活必需品,比如纸巾、米等。
最近看了一些理财课题的书籍,深感自己开始的太晚,也时刻提醒自己,虽然晚,也不能着急,不打无准备的战。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他的发展周期,起起落落,要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