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本书的精华内容。
A1、《小王子》这本书完成于二战期间。二战初期,圣埃克苏佩里因为政治原因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圣埃克苏佩里极力呼吁美国政府参战,可是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美国人似乎并不重视他这个旅美法侨的话。
在《小王子》这本书里,圣埃克苏佩里写道,“如果美国是中午,那么法国就是黄昏。如果能在一分钟之内赶到法国,那就能看到日落。可惜法国太远了。”从这句话,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沦陷的法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重要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军终于不再袖手旁观,第二天就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
这时的圣埃克苏佩里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状况也很差,但他还是为了能够加入同盟国的空军战队不断奔走。直到1943年,在盟军欧洲最高指挥官的特批下,圣埃克苏佩里终于如愿加入了北非战场,重返他心爱的蓝天。
A2、1944年7月31日,圣埃克苏佩里从科西嘉机场起飞,到法国南部执行他的第八次侦察任务。但是在完成任务返航时,圣埃克苏佩里离奇失踪了,雷达、观测记录都找不到他和飞机的踪迹。
这之后直到今天,圣埃克苏佩里的躯体也没有被找到,人们只在马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他曾驾驶的飞机的残骸。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王子的结局,就是圣埃克苏佩里给自己安排的结局。
对于小王子来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幸福的开端。
他认为死亡是回去的最佳途径,也是对玫瑰花尽责的最佳方式。所以当死亡来临时,小王子感到的并不是恐惧,而是无比的幸福。
A3、圣埃克苏佩里对死亡的超脱态度,很可能是因为他特殊的职业——飞行员。在那个时代,飞行并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可圣埃克苏佩里却常年与天空为伴。
在天上,他见到的地球和普通人不同,他说,一直以来,人类都被陆地上的道路欺骗了。在一个又一个舒适的旅途中,我们沿着被浇灌得绿意盎然的田地、果园、原野前进,我们把这座星球想象得湿润而又温柔。
有了飞机之后,人类终于摆脱了长久以来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朝着远在天边的目的地飞去。当人类与各种障碍互相较量时,他们才慢慢发现了自己。
圣埃克苏佩里在自己的作品《夜航》中,曾讲述过他们作为最早一批飞行员开拓航线时各种危险的经历。那时还是“敞篷飞机”的时代,在暴风雨中飞行时,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他们常常要把头探出窗外观察。夜间飞行时由于看不清仪器,不得不打手电筒来照明。
圣埃克苏佩里在另一部作品《人的大地》中,详细记录了他曾迫降到撒哈拉沙漠后死里逃生的经历,他和同行的领航员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跋涉了五天五夜,每当他想要放弃希望时,总能看到妻子的那双眼睛,还有许多其他亲友的眼睛。
当他濒临死亡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遗憾了。这个生命的赌注是他自己下的,赌输了也是他自己的事,这跟选择危险的生活方式完全无关。
他热爱的不是危险,他热爱的是生命。
当死亡的钟声敲响时,圣埃克苏佩里感觉荡漾在空气中的不是绝望的音符,而是一种幽微而温柔的轻快节奏。
应该说,最早的那一代飞行员,都有最终归于蓝天的勇气,圣埃克苏佩里也一样。作为飞行员,他们与风,与星辰,与黑夜,与沙,与大海接触。
他们在夜间航行时等待黎明,他们设法与自然的各种力量周旋,并在星辰中寻找属于他们的真实。
在《夜航》里,圣埃克苏佩里还曾写道:
“一个人渺小的幸福,总有一天会如同那金庙前的幻景一样蒸发消失,衰老和死亡会以一种更残忍的方式摧毁它。也许,除了个人的幸福,他们可以拯救和创造某种更持久、永恒的东西。然而,这里更关键的,是一种自由的奉献和自由的创造。”
自由、爱、责任,只有这些才值得他作出牺牲。
圣埃克苏佩里是这样说的,同时他也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最终他用他独特的方式告别了他的妻子、战友和家人,和小王子一起离开了地球。
S、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说《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