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到巴赫金的狂欢化叙事理论之后,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一部电影——《捉妖记1》。在电影中,天荫和小岚的爱情并没有使我印象太过于深刻,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和妖究竟能不能和谐共处这个问题。
在电影中,人和妖水火不容,有些人总想着吃妖,想着吃了妖王能够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有些要也总想吃人,尝尝他们的美味。但就是这样两个“团体”,在争夺妖王的过程中,狂欢化的叙述理论表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妖和妖一起跳舞,人和人一起跳舞,妖和人一起跳舞。这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对话精神,在狂欢节广场上人们自由接触,不分等级,不分老小,大家一律平等。”
其次,人和妖的脱冕。在巴赫金的狂欢化叙事理论中,狂欢节的仪式是戏谑地给“国王”加冕和脱冕。在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十分经典:御厨级别的老板娘在考虑怎么烹饪胡巴时候,用了刀砍、猛剁、蒸煮和热油之后,小胡巴还是活蹦乱跳的。刚开始是老板娘占优势,可是到了最后胡巴戏谑了老板娘成了“获胜者”,老板娘被迫完成了人的脱冕。在最后一个场景中,人类身份“最高”的葛千户露出了妖的真面目,明明刚开始他还手握大权,控制着一众天师,专职杀妖烹妖的“人”,却一下子变成了丑陋的妖,这实现了妖的脱冕。
最后,人和妖都有双重性。狂欢节上一切一是或形象都并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宋天荫由排斥、恐惧到完全接受胡巴的心理过程,霍小岚由捉妖、卖妖到照顾妖,就妖的纠结历程,作为妖的胖莹和竹篙一开始想要吃人到救捉妖师于千钧一发时刻的道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和妖都有双重性。
《捉妖记1》个人而言是一部很成功影视作品。他吸引人的并不仅仅是电影中高科技的使用,而且还有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人和妖能够和谐共存吗?而且电影中的人和妖的关系不是很像我们和一些动物的关系吗?只是没有电影中那样的夸张罢了。希望看完电影的我们都能够引发深思,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