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的一首诗里的两句话,描写了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怀念和向往,吸引了众多的人来到这片曾经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地方,参观学习。延安,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红色圣地,是许多人心心向往的地方。
金秋九月,我终于踏上了通往延安的列车,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延安行。
列车在黄土高坡上行驶,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山峦,我没有看到在脑海里浮现无数次的荒凉景象。
同车的一个回榆林老家的年轻人,非常热情的给我们介绍延安的风土人情,给我们推荐旅游景点,这个淳朴的陕北后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延安,在去酒店的路上,我们透过窗户,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宝塔山,
在延安,我们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这几个地方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和生活的地方。简朴的窑洞,简单的办公场地,最普通的生活用品,可以看出当时条件是何其艰苦。
就在这么个艰苦的地方,老一辈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这里发出一个个指令,指挥千军万马打败了蒋介石几百万军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套沙发是外国朋友送给朱德总司令的,是当时延安最豪华的沙发。在这里,前辈多次接见各类朋友,开各种工作会议,研究国家大事。
延安革命纪念馆有六个展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多件,历史资料5500余张,图书资料一万二千余册,有国家一、二级文物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真实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的纪念馆,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光辉业绩,1935年10月-1948年3月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延安革命斗争历史。看完很受教育,老一辈前仆后继打下了江山,我们才有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封锁,延安人民生活贫困,战士们缺吃少穿,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王震旅长带领359旅全体官兵 浩浩荡荡开进当时处处是荒山,没有人烟的南泥湾,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养猪放羊,把处处是荒山,没有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鲜花,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在毛泽东曾经住过的窑洞里,看到朴素的房间,我深有感慨,一代伟人,就在这里走过,与民同艰苦共患难,用伟岸的身躯,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对这个已经离世的伟人,我更加崇敬。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延安,已经今非昔比,宽阔的公路,替代了过去的羊肠小道;现代化的大楼,替代了过去的土窑洞;绿水青山替代了过去黄沙漫天的状况;人们脸上是一种幸福满足的微笑。
夜晚的宝塔山,在灯火的辉映下,显得那么美丽端庄。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向人们展示她多彩多姿和容光焕发。
旅行,让我走进延安,亲近延安。为延安的发展变化喝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