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教研活动中,相比于老教师,我更愿意听年轻教师的课。
不是我“喜新厌旧”,主要是因为年轻教师受教学经验的限制,会出现很多问题,即使是非常聪明、非常好学,也是如此,只是问题的层次不同而已。所以,年轻教师更需要我们的专业指导,一对一的听课,也会指导的更精准一些。
最近听了一个新教师的复习课,有两个突出问题具有共性,值得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
这是初二的一节复习课,内容是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这位老师的教案和课件上呈现的是这样的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及分布,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分布与特征。
3.掌握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诊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准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个目标与《2018年大庆市初中地理考试说明》有出入。
《考试说明》对地形地势部分的考试要求:
①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熟悉中国地形网格,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山脉的位置。
②知道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熟悉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及主要界线;掌握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开发的影响。
但是我们看到该老师的目标里把山脉的走向、主要地形单元的特征和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添加进来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部分不属于考试内容的复习占了一半的教学时间,而重点部分却给的时间非常少,只是仓促走个过场。
初二学习面对的是结业考试,复习时间特别有限,所以课堂上必须考什么就复习什么,制定每节课的复习目标时必须参照考试说明,否则就白白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这样复习孩子在考试中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其次,目标过于笼统。比如目标3:掌握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这两个词语涵盖的内容都非常多,会让初二的学生感觉太高,难以触摸,可以像考纲陈述的那样,具体到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能开发的影响。
提示:
所有初二的教师在结业复习阶段,熟悉考纲内容是重中之重!复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体、实用,容易测量。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问题
教师教案内容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 地势特点
教学难点 主要地形区及特点 地势特点及影响
关于教学重点
地形和地势的特征都只是一句话,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个只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就行了。以它作为教学重点就太单薄和偏颇了。
我们再回头仔细去看考纲关于这节课的要求:
①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熟悉中国地形网格,掌握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山脉的位置。②知道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熟悉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及主要界线;掌握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开发的影响。
从位置、分布这两个词语上我们可以分析出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主要地形的分布,也就是要熟悉我国地形的网格。这需要学生确立比较准确的空间感,所以课堂上要设计更多的读图、填图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脑地图。
提示: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来确定的,复习课中也就是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分值较大占比的部分。
关于教学难点
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难点肯定就是不够准确了。
教学难点应该是学生不容易掌握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或技能,是根据你所在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综合判断得出来的,有时候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有的时候重点和难点会重合,不同的学生难点可能不一样。
根据学生以往考试情况可知,这节课的难点有这样几个:主要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名称(学生的空间概念没有完全建立,还是喜欢用背诵的方式学习地理);地形和地势的区别(学生不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开发的影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性不强)。所以复习中,要选择几个相关习题来重点攻克。
所以,对新教师来说,经验缺乏肯定是硬伤,要想快速弥补,光靠耐心积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和老教师进行交流。
提示:
教学难点是根据学生当下的实际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所以清楚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落差是关键。
总结:上好复习课,要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明确的目标,找准重点和难点,再根据学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