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姑娘,请找一个能让你增值的男人》,讲的是两个姐妹,年轻的时候妹妹比姐姐各方面都要优秀,长得好,身材好,学历高。妹妹拒绝了许多家境良好的男人而嫁给了一个家境平庸,没有人生追求的出租车司机,而姐姐则嫁给了一个对自己有要求,让她进步的男人。所以后来两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妹妹变成了黄脸婆在家相夫教子,姐姐变得越来越优秀。
刚一开始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讲的好有道理啊,随手转发给了我的好闺蜜看,可是事后仔细一想,却感觉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姑娘,你的价值不应以一个男人或者任何一个人决定啊,而是在于你自己啊。
妹妹曾经是高材生,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跟丈夫结婚之后,老公说在外赚钱工作太累,我养你吧,于是就辞去了工作在家看孩子,想跟朋友出去旅游,丈夫觉得乱花钱,于是就放弃了。可是,妹妹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想法呀,在外工作太累,那妹妹更应该多去体谅丈夫并与他一起努力,想出去旅游丈夫怕乱花钱,那就自己赚钱去呀,妹妹的丈夫只是一个喜欢平淡,趋于平稳的温和性格,如果妹妹不是一味的仅听丈夫的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她依旧可以把生活过的很优质。
姐姐比较幸运,找到了一个督促她进步的男人,但是如果姐姐不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姐姐的丈夫肯定也不可能拿刀架脖子上去逼她做呀。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竟然与今早看到的一篇文章“你是巨婴吗?”产生了联想,这篇文章讲的是,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的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武志红老师写了一本书,名叫《巨婴国》,他说他的灵感来源于一部电影《一九四二》,里面有一个情节,一个军需官跑到妓院嫖娼,嫖的对象是老东家的女儿,当时只有17岁,这个人嫖娼的方式是往那儿一趟,你得伺候我,先得给我打洗脚水,帮我洗脚,然后伺候我吃,伺候我擦身子,然后一吹灯,我们俩再去上床做那件事。
当时武志红看到这个场面就惊呆了,肥头大耳的军需官躺在那儿,就像一个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的婴儿一样,要等待妈妈喂他吃,喂他喝,伺候他的一切,然后一吹灯还要做性事。这使得他二十年来心理咨询经验中的大量案例瞬间扑面而来,脑子里蹦出了两个字:巨婴。
婴儿叫母婴共生,但是如果成人之后你还这么共生,这就叫病态共生。
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像婴儿一样,习惯于依赖别人,什么都要等别人弄好了然后放到你面前,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伸手党,明明是一个简单到可以百度一下的问题,可是你却偏偏自己懒于百度而到处求助他人。
在恋爱、婚姻关系中,也总是习惯于依赖对方,总觉得我跟你在一起,你就要无底线的包容我,对我好,可是,凭什么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体。我记得王奕霖老师在恋爱课中提到这个一个观点:你要跟你的另一半建立亲密关系,逐步发展为亲人关系。而不是对方一定要去为你做些什么。你喜欢爬山而他不喜欢,那你完全可以找一个爬山俱乐部或者是爱好爬山团呀,没有必要非要强迫你的另一半去陪你做不喜欢的事儿。
我当时也被这句话深深影响,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逼我曾经的男友陪我看电影。因为他不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而我喜欢,所以我们曾经多次因为想要去看场电影而大吵一架最后却什么也看不成,心情也被搅黄。后来,我就习惯于去找和我一样喜欢看这个电影的闺蜜一块去看,既增加了闺蜜之间的感情,还开心愉快的看了场电影,对于曾经的男友,也觉得是一件何乐而不为的事情,这样不仅仅是双赢,而是三赢的事情,不是更棒吗?
所以姑娘,你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我们应该去挖掘自己自身更多的兴趣,并且找到自己在大社会中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缩回自己的舒适区,习惯性的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