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加班,很晚才到家,客厅已经关灯了。
赶紧去洗漱,洗漱完进卧室,两个小家伙探头探脑爬起来:妈妈!
“这么晚了你们还没睡?”我很惊讶。
果果笑嘻嘻的看着我:“妈妈!妈妈!”
我笑:“你在等妈妈吗?”
果果点点头,我忍不住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
睡下,她像往常一样过来抱我胳膊。
小孩子真是最不记仇的,早晨还被我吼得哇哇大哭,现在完全过去了。
我摸摸她脑袋,问她:“早晨妈妈吼你你是不是特别伤心?”
她眼神黯淡了一下,好像回忆起早上的不愉快了,然后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宝贝,妈妈早上着急去上班,所以着急了,没有控制住情绪,吼了你,你还可以原谅妈妈吗?”
果果笑笑点头。
唉,总是一次又一次被情绪支配,然后爆发后又后悔。
早上听书,关于育儿,其中提到,父母应该有一个意识:
我们应该是外界压力的一个过滤器,而不是压力的放大器。
而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孩子是我们压力的受害者,我们因为自身的压力,反而很容易把孩子当成一个出气筒。
从心理学上分析说,孩子在六岁以前吧,他的自我评价是来自于外界对他的评价的,特别是父母的评价,这种简直是一种洗脑,或者是催眠。
如果这个期间,你一直传递给小孩的意识是,你是好的,值得被爱的,关键你还需要真的爱他,那么他就会从这种催眠中终身受益,至少知道自己的存在的价值感。
而如果你抓住任意一个小的点,去给他贴标签,证明他是不好的,那么你的不断提醒,就是对这个行为的强化,而真的成为他的命运。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你要明白他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你的期望的实现。他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不过,作者也给每个妈妈一注强心剂,你只要做一个60分妈妈就好。
“一个妈妈,如果她小的时候被自己母亲爱过,然后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去看待新的生命,有一个相对还支持她的老公,不用学育儿,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妈妈。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你孩子的那个妈妈,你有权利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养育你的孩子。”
读书笔记:
1、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不爱你,但他会不爱自己。所有的暴力犯罪分子,小时候都经历过特别残酷的家庭环境。还有那些放弃自己生活的人,并不是说因为打他打得多了,他就更爱自己了。打他打得多他也恨自己。
2、做孩子的副驾驶,而不是驾驶员,因为孩子的人生这辆车是需要孩子自己掌握的,我们只能尽到提醒的责任,而不能一把夺过方向盘,我来开。
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要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挑剔。
4、有人说惩罚也是爱,不,惩罚的目的就是惩罚。
5、我们在公共空间里面做父母,一定要扛得住别人的白眼和不解,而不要把这种面子上的伤害,扩大和放大到孩子身上去,这也是一种所谓的善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