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始读《道德经》之四十三

第四十三章[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本章讲述阴阳相依“无为”大有益处。天下最柔善的驾驭天下最坚毅的。无形有质的进入无间隙的空间,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这里说明“道”不是可以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道”潜于万事万物之中,只有通过提高自我的认知和静心的体悟去领会感知。任何能言说出来的,都是他人的体悟,这种“道”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承,所言说的东西也不能代表自我的状态所体悟的“道”。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只有入门的方法是有的,再高深的都是需要自我的悟性,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原因。那么“道可道,非常道”究竟是怎样的?“无为无不为”又是怎样的?这都是需要自我的体悟。先圣在这章给了一个方法,就是在柔弱和坚毅之间,在有无之间是可以互相依存和制约的,这种制约即是自我内心的制约,也是外在表象的制约。当自我的内心的东西放下,不再被自我内心所束缚,那么所有的制约就会消除,也就不存在表象的约束了。即使是一滴水,在一定的环境下也可以穿墙透壁,表象的不能只是自我的约束而已。而“不言传”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有很多有名的教育家,很少亲自上课,他的学生都很出类拔萃。因为没有教而学生自悟是不可匹敌的。不作为和无为是两个有天壤区别的概念,无为是不施加外界的干扰,任其自由的发展,不作为几乎是视而不见了。

生活中弱胜强,柔胜刚,少胜多等等的例子很多。能够取胜的原因就是放弃了内心的束缚,不以自己的态势作为决断和判断的原则。无论在那种态势下,内心中是否在这种状态中体悟出“关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只不过你的内心中并没有相信他可能发生。产生这样的状态往往是自我的内心被束缚住了,束缚内心的不仅是自己的状态、形势、处境等等。突破的最好办法就是“无为”,当能够放下所有束缚的条件,静下心来去体悟办法总是有的,即使最强大的对手也会有脆弱的地方,也会被一击毙命的。生活中我们内心中的东西(包括价值观、自我的评估、对强者的恐惧、自我的不认识等)是束缚我的枷锁,打破它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出现,看清很多事情,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企业运营中企业的态势无论强弱都可以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否在运营中找到企业的生存下去的方向这很重要。企业运营者是否放下了企业自身的态势和束缚等条件的约束去思考和体悟,这是关键。

施无为,不言教,静心体悟方得无上。


安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四十五章[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
    营州布衣阅读 3,644评论 13 11
  • 第四十七章[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本...
    营州布衣阅读 3,073评论 1 12
  • 第四十八章[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营州布衣阅读 3,440评论 6 7
  • 第四十六章[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营州布衣阅读 2,523评论 5 11
  • 深夜的冬里 我拖着行李箱走在街上 夜还算寂静,灯有点朦胧 你会不会在梦里找我 找到水流尽花散去 从此以后天涯海角都...
    酒帘阅读 2,2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