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领导范?

人与人的认知真的有很大差别,有些人话多,但是说出去的话并没有多少营养;有的人话少,但是说出来的话句句是精辟,事情分析得鞭辟入里,《鹿鼎记》中的吴三桂就是这么一个人,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意图。

当康熙皇帝召集三藩来京,试探削藩的反应,当时吴三桂是乔装打扮来到京城,而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则代父应召入殿,具体的经过前文《看剧,看博弈,学人生真谛》已经有所讲解,这里就不赘述,可以翻看前文了解更多细节。

康熙皇帝试探过后,看出三藩之间是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马首是瞻,串通一气,这就知道下一次的打击中底是哪里来,知道谁是领头羊就很快知道怎么打击这个领头羊,看似铁板一块,实则找准突破点,就能一举击破。

三藩代表从大殿返回一起来到平西王在京的府邸,正向平西王汇报今日皇帝召集入殿后皇帝不会撤藩的结论。平西王吴三桂可不这么认为,反而认为皇帝有心撤藩,明是召见,暗则是试探。就连另外两藩的老江湖也并未看透康熙皇帝的意图,平西王能在有限的信息里得出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简直是老谋深算、看得深想得远。

那么平西王又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1.从年纪轻轻的康熙帝不声不响将手握兵权、权倾朝野的鳌拜铲除这个事情看康熙帝一点也不简单;

2.从进京后四处有撤藩的风声,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撤藩的风声想必是康熙皇帝有意释放出去的,如果不是康熙皇帝有意释放,谁又敢多嘴呢?另外巧的是撤藩的风声正好是三藩召见入京的时候,这个消息明摆着是康熙皇帝放给三藩听的。

这就是吴三桂的过人之处,假使将现代的我带入到当时的场景和三藩角色未必有平西王吴三桂那般深邃的洞见。

吴三桂批评吴应熊太容易受骗了。

此时吴应熊接着说康熙旁边的小太监桂公公见到珠宝就得意忘形了,简直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市井之徒。吴三桂立马回怼道:你错了,为父冷眼旁观,这个小桂子绝对不简单,他有胆色连同皇上诛除鳌拜、康王府一役,他对杨溢之礼遇有加,这个人很会收买人心。

看到没有,一般人只能看到表象,但是吴三桂却能从一堆表象之中看到人的潜力,简直是非常厉害的角色,能看到这点,绝对是领导的范无疑了,只能说,强强强,真的非常强。

这里面的情景又教了我一点,领导具备什么要的特质,怎样向领导靠齐,看问题多想些层面,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就像最近总说辟谣的东西应该是真的,也只能用这句话来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