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看到含有“简”的成语,“简落狐狸”一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还有这样一个词?好奇心促使我迅速百度一下,方知其意:指抓住狐狸。比喻制裁奸邪小丑。出自《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不觉感叹中华成语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如果不读书,哪里能了解那么多呢?
“中国智慧自成语境”。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
成语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言神话故事的缩写
如“拨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二、历史事件的概括
如“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如火如荼”、“退避三舍”等。
三、国学经典、名著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
如“桃之夭夭”、“浩然之气”、“得鱼忘筌”、“鸡犬相闻”、“尽善尽美”等。《诗经》、《吕氏春秋》、《老子》、《庄子》、《论语》等著作里比比皆是。
四、出自诗词中的成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五、历代俗语的流传
如“张冠李戴”(明朝流传的俗语)、“雪中送炭”、“以德报怨”、“锦上添花”(宋代口语)。
六、新时期创造的成语
如“多快好省”、“推陈出新”、“按劳分配”等。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丰富的思想,是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小学生的薄弱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真的应该利用成语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古典文化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着重提高小学生对成语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小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说到底,成语的学习也离不开读经典!
古语云“亡人之国,必先亡其史。”小学生如果对我们民族的经典毫无了解,那就不能算合格的小学生,那就不能算有着五千年历史的炎黄子孙。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赋于学生一种“精神力量”。一定要引领学生亲近经典,让学生与民族精神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