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加追求个人能力的时代,精进成了我们追求卓越的方式。但精进的方式是什么?是一味的重复再重复,还是拼命练习?
Get不到精益求精的重点,你只能“看起来很努力”。
001你找到学习的正确方法了吗?
在学习中,我们总是容易进入“投入大量时间反复练习”的误区。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练习,与实际取得学习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要取得有效学习成果,“阶段性测评”非常关键,在学习中需要有目标导向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纠错;需要根据反馈或监控,评估自己的表现。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当下正在进行的情况,警醒我们关注如何改进。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请一个旁观者(教练,导师)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并给出精准的评价反馈。
例如作者在把本书的书稿交给编辑时信心满满,他相信自己已经处理了所有的问题,不管是逻辑,还是笔误。然而编辑还是从书稿中发现了明显的错误:缺乏说服力的论据、不一致的结构、粗糙的论点等问题。编辑说这种情况每个作者都会发生,不论这个作者是大名鼎鼎还是籍籍无名,都会犯错。
最好的反馈意见是逐步推进,适当穿插一些交互指导。比如在反馈一个拼错的单词时,首先指出答案错误,其次再给一些提示,而不是直接将正确答案给出。这一点在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上至关重要。
002“努力”不只是一句鸡汤
有了反馈意见和方向指导,就需要有主动的刻苦的努力。学习没有舒适区,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付出努力的学习方法。亚里士多德说过:“学习不是娱乐,它时常伴随着痛苦。”
学习需要始终有意识的改进和提高,换句话说,学习活动的舒适区需要经常调整。再难一点,永远追求进步。为了提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必须要重复练习并多次以不同方式实际运用,直到最终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古人早已总结出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学习+思考,所谓“学而不思则罔”。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研究人员让第一组人读一个段落,连续4遍;让第二组人读一个段落后,练习回忆段落的内容,一共3遍。结果表明试图回忆信息内容而不是反复阅读的人,展现了更高的记忆水平。学习+复习+思考是比单纯学习更有效的方式,经常复习的人比单纯学习的人学到更多。
有效的复习应当经常向自己提问:“刚才学过哪些内容?”通过提问,可以使大脑对所学内容进行再现。这种思维活动能够主动把新知识编到知识网络中,使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让记忆更长久。而不复习的知识,就像我们放置在盒子中久不使用的物件,最终会褪色、不可辨识、含义不清。
003正视犯错,它是学习的契机
学习就是要弄明白事情的真正含义。在学习过程中犯错不可避免,但对错误的态度不需要消极。犯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错误也是学习的契机。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错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把大脑的存储看作一个个盒子,出现了错误,而且是个明显的错误,我们会在相应的盒子上面画一个X,会在大脑中提醒自己,这个要记住,这很重要。
“错误是人类思想的核心要素,它处于任何新思想得以产生的核心地位,要学习和掌握一种专业技能,就一定会犯错,这是达到深层理解所必需的,禁止错误就等于禁止质疑,就会剥夺我们深层理解的机会,错误是深思必备的一部分;犯错,是人类本性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点我需要时常提醒自己!)
在犯错误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头脑中的对话模式,告诉自己不要担心犯错,而要关心、关注改进提高。把犯错误当成一种获得新知识的契机——每当犯错误的时候,问问自己“我能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什么,要如何改进自己?”
学习是相同的,但人学习的目的却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提升自我,比如掌握一门技能,学会一个专业知识;有的人是为了关注自己的外在表现,比如成为比赛的赢家。以关注自己外在表现为主要目的,会带来很多麻烦和阻碍——这会让学习任务看起来像个威胁,而且很容易因为表现不好造成学习和探索兴趣的减弱;以提升自己为目的,就更能摆脱因表现带来的负面感受,提升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使得人们不必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技能,而更能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精进的路上一定要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盲目努力只会让我们原地打转。快抛弃埋头苦学的模式吧,进行阶段性测评,请旁观者纠错,刻苦努力、常自问反思,分析错误、减少诱惑、关注自我提升,精益求精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