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路过一家小餐厅时,我不经意间看到好多学生在举着酒杯庆祝,那时已经十点多了,他们还不回去吗?突然想起,好像是毕业季了。
中国大多数的孩子,青春是从大学才开始的。初中忙着中考,高中忙着高考。每天穿着校服,穿梭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他们的青春一开始,就是灰色的。每天灰蒙蒙的清晨,穿上沾着灰尘的校服,应付灰黑的考卷,还要面对老师和同窗脸上灰头土脸的疲倦。
只有等他们来到了大学,才迎来了崭新的玫瑰色。鲜红的欢迎横幅,鲜明的爱情。但是,毕业却又意味着玫瑰色凋零了,变成了职场的红色,强烈的社会竞争势必厮杀出好一条血路来。
我回想起我那凋零的玫瑰色。毕业那会,又是学生会的聚餐,又是部门的聚餐,还有班级聚餐。下任的部长和主席们来敬我们这帮“老人”,啤酒倒了慢慢的一大汤碗,哗哗地灌进肚子里。喝得急了,酒溢出了嘴巴,顺着喉咙上那暴起的筋,流进衣角里。学生会在很多人的眼里,总是半个小社会。
可是,我依旧很喜欢我待过的那个小部门。
部门最后一顿聚餐时候,丹丹特别有心地把整了这几年的照片整理成了一个本子,我一页页地翻那些照片,从入部门开始,往事如同那白酒一杯杯地倒进我的心里。这就是我的青春啊,那天晚上自己哭得像狗一样,醉得不省人事。被他们一路扶到了寝室的楼道下,不知道为何不停在那鞠躬,说谢谢。大概,在我的青春里,有你们,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三年至今,部门的成员们,丹丹和大学时候的男友要结婚了,津也找到了另一半,听说过几个月也要结婚了,媛媛去当了老师,旦平去了公司,瑞去了杭州地铁,祥孙在高中做数学老师,博文在美国读研。老部长回了温州,我突然好怀念那样的岁月,短信一群发,千军万马花坛见,我们就一路聊着,笑着,去聚餐,在饭桌上快乐地做游戏,饭后又在大草坪上,围成了一圈,天南地北地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年多过去,我对大学班级说到底,也没有多大的感情。聚餐时,匆匆地吃过了,又说去唱K。待到了半夜,却没有丝毫的兴奋感,只觉得心累。老班是东北的,觉得喝得不够,想醉也没有醉上。
毛姆有句话说,童年的朋友,就像童年的衣服,长大了,就穿不上了。只要人在成长,总有朋友会因大小和方向的不同而渐渐疏远。友谊不再,友情长存,青春本就如打了密封的透明玻璃瓶,我们像是好不容易爬出了瓶子的小人,亲手用石蜡封存了瓶口。扔向了海里,却时不时去望向大海,不知道那瓶子如今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