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的职业病肯能有点重,每天上班过每个路口需要的时间,路上有多少种牌子的电动车,就这些无聊的事都会无意间的去记录一下,然后逆推市区有多少个车子,按照3年更换的时间,每天我所在的城市有多大的市场需求。
哎,有病,估计没法救了,最近刷朋友圈有点多,然后就又留意一下。结果发现全是广告,然后就忍不住去研究看看每天在朋友圈打广告到底有没有效果?
大致上归类了一下朋友圈的广告类型:
亲切问候型(早安)
产品介绍型(硬广)
活动消息型
效果展示型(案例)
蹭热度文末广告型
知识科普型
行业对比型
到底有没有效果?从品牌认知度说起,根据品牌被消费者想起的难易程度,将品牌认知度划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
无认知度
提示认知度
未提示认知度
第一提及认知度
这四个层次呈金字塔形,从底层往上发展,实现难度逐渐加大。
先说最低一层的无认知度状态,这种情况指的是用户对品牌没有任何印象。也就是你是做什么的,别人还不知道。
这个时候,发朋友圈,发你是做什么的,卖什么产品的,产品使用与什么样的人、相比较别人在你这买有什么好处之类的。目的是告诉你朋友圈的人,普及认知度。
金字塔中的第二层——提示知名度
如果你的在很别人见面的时候,谈起是具体做什么的时候,在你提示或某种暗示后,可以想起某件具体的事件,但不十分了解,只是在大脑里有一个粗略或不清晰的印象。这就是提示知名度,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具体告诉别人你是做什么的。开始着手收代理什么的。
再往上一层的未提示认知度,是指消费者在不需要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能够想起来某种品牌,想起你所做事情或者卖的某种产品,还知道这种产品的功效。你需要做的就是产品、消息的迭代,开始尝试粉丝裂变。
最高一层,也是最难达到的一层就是第一提及认知度,即消费者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就能想到或说出的某类产品的第一个品牌。比如说可乐,你就会想起可口可乐,苹果,就是说手机这类的。
这种我认为最后一层,朋友圈是做不到的,就不谈了。
根据用户认知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用户分成四层:
缺意型用户,即对品牌完全没有认知;
成长型用户,即需要提醒才能想起某品牌;
徘徊型用户,即知道某品牌,但仅将该品牌归为备选项的;
忠诚型用户,即对某品牌有较强烈的偏好且有一定的品牌忠诚感,将其放在第一位选择。
有点偏题,就不讲了。
除了这些朋友圈每天发几条有效果?
我统计过2回,分别是我们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和我们公司成熟的时候。对应的层次就是:无认知度状态、(半)未提示认知度。
在无认知度状态时我们一天发4条,后来测试8条,结果发现一天8条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化率。
在(半)未提示认知度,发现减少朋友圈条数,8条变为6条,删除率有一定的下降。
此外还有朋友圈的时间点、整体文案的调性、文案写什么内容(需根据用户的认知)这些都是做好朋友圈营销的关键。
— 完 —
公众号:姜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