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本科学画报《移动实验室》封面
ーーララの雑誌論#卡瓦学#
在1979年第1期中,就有好几篇关于“二十一世纪”“2000年的展望”的文章。我们一起看看当时都有哪些畅想,现在又实现了多少吧!
01
月球漫游记
白云 蓝天编 书笑绘
杂志第一篇文章是《月球漫游记》,讲述航天探索的科学知识。
01邮递员开着直升机把信件送到家里。
现在的快递更加快捷,也有了无人机送快递。
02人类到月球过寒假。
载人登月除了美国在1969-1972年实现过,目前还没有实现。
12月球车
2013年12月,中国月球车玉兔号首次成功着陆月球。
2019年1月,玉兔二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成为全球第一。
13月球基地,目前没有实现。
21九大行星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从此太阳系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02
2000年小东小西旅行记
郝园编 丁午绘
中间彩页《2000年小东小西旅行记》,畅想了2000年的生活场景。
01视频电话,目前微信更加方便。
02活动人行横道在北京车站没有,但在飞机场是有的。
04高速铁路,目前的高铁复兴号, 时速350公里,一模一样!
05无人驾驶,目前的热点。
06家用机器人,目前还没有成熟产品,但是做饭、报时、打扫房间的机器均已出现。
07气垫船,成熟。
08海底潜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09海豚牧渔(不了解)。
10立体电视,VR,戴眼镜的3D已经商用,但裸眼能看的3D效果还不成熟。
11农业工厂,不太了解。
12空间冶炼车间,未实现。目前国际空间站是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国际空间站
图片来源:网络
▲11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2019)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论坛上说,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众号
13时速12000公里的客机,未出现。目前最快的客机速度大概每小时1000公里,载客量接近1000人。
03
猿人和机器人
刘后一文 丁午画
杂志结尾是这篇以文字为主的文章,也畅想了未来世界的样子。
1、关于电话的,前面已经讲过。
2、图书馆查找资料,现在搜索技术非常成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检索各种资料。
3、关于检索电影后观看,目前流媒体、视频网站不要太普及啦。
4、文中机器人说写诗、写小说、写论文还不成熟,现在根据人工智能,上述的内容如果要求不高都可以实现了。特别是阿尔法狗在围棋方面战胜人类,这是标志性的事件。
简单把杂志里三篇文章涉及的展望做了些罗列,虽然像互联网、手机、移动互联、移动支付、3D打印、大数据等等现在的新技术都没有被预言,但40年前能够预测出如此多的技术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特别是对于高铁的想法,居然和现在的实际完全一致,我看到此时是非常的震惊,真想采访一下作者当时是基于什么思考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