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媳妇”的风俗

昨天,老家一个村的本家妹妹出嫁,应主人家的邀请,我去送亲了。

本来打算周五晚上回去的,老公临时出差,还不确定回来时间,我就推迟了回去的时间。

到周六下午,他才回来,说有事也要回一趟,我就跟他一起,把孩子们都带着一起走,单独留他们在家,我是不放心的。

吃过晚饭就出发,直到夜里十一点多才到家,烧水洗涑,铺床,做完这一切,躺下时已经十二点过了。

临睡前看了一眼微信,才发现收到孩子婶婶很多信息,说主人家让四点就到她家,她自己已经到村里了,让我调好闹钟,别晚了。(这里解释一下,由于一二年老家发生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房屋倒塌,村里有三人不幸陨命,原来的村子已经搬迁,新村址分配的地基我们家没去建房,到别的地方建了)

我把闹钟调到三点,赶紧眯一会。到点后,起来收拾好,便叫老公送我去,他再回来。

到了主人家,楼上楼下灯火通明。但还静悄悄的,大概太早了还没起床吧,我心里想着自顾轻手轻脚上楼,走近后隐约听到有人低喃的声音。

进屋后才发现满屋子都是人,沙发上横七竖八躺着来迎亲人,唯独烤火间里有主人家婶婶和跟我平辈的几个堂妯娌,在边悄声说话边化妆,一见我来了,几个都起哄,满眼笑意。

她们几个都已经收拾打扮得差不多,梳着高高的传统发髻,两耳及前额用发胶定型成一个帽沿的样子,发髻上插着银发簪和银坠子步摇,个个光彩照人。

新娘子也打扮好了,化着精致的妆容,身穿传统的民族服饰,很漂亮,盘坐床上等着。

这边少数民族娶媳妇嫁女儿,都是夜里悄悄的进行,俗称“偷媳妇”,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习俗,我也不清楚,反正家家都是这样兴。

因为我是汉族,我结婚的时候就没按这样的风俗来,接亲来的当天男方就办酒席。

一般男方来接亲的,人不多,但车多,大多数是空车来空车去。

新娘子出门时,父母亲要躲到一边,不能看女儿出门,女儿出门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能送嫁,只能是婶婶,姨妈,嫂子,姐姐妹妹,堂的表的都可以。

到了男方家后,举行仪式的环节,娘家人不能看的。

男方有的人家是接新娘的当天办酒席,有的则是过几天再办。男方办妥贴后,再到女方家谈彩礼,谈好后,新娘新郎再回女方家办酒席。

这个时候,女方的陪嫁一般都简单,除了身上那一身盛装,那套漂亮的银饰,就是被褥,鞋,衣服之类的。

但这些东西也不容小觑,衣服全都是纯手工制作,从一匹白布到做成衣服,中间经过很多到繁琐的制作工序。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是千针万线精心绣制出来的。

待到女方生孩子办酒席时,女方家再送家具家电等大件来。

跟我们汉族区别很大。不过现在都简化了很多细节,但大部分还是按传统习惯来办的。

以前的话,女方结婚后,怀孕了就得回娘家待产,直到孩子要出生时才回到男方家。待产期间,就开始做孩子需要的一切,衣服,鞋子,背带,包被,背孩子时盖在上面的,全都手工刺绣。

现在没有这个环节,新娘接过来就不需要回娘家待产。

我们这边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苗族侗族很多,每个县与县,镇与镇之间,虽都是苗族侗族,但支系不同,所以服饰,风俗习惯,语言都是有差别的。

我说的仅仅指我老公他们这一支系的风俗习惯,别的支系又是另一番习俗。

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品味另类风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