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明明已经读到研究生超过很多人了,还反而更加焦虑?”
在2000多个回答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十分引人注目:“我以前读博士的时候焦虑比你还严重重重重……”
你没看错,这位博士用了4个“重”字,可见其焦虑的严重程度。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2020年,到现在还处于更新状态。
虽然它看似长篇累牍,但却让人有种追剧的感觉。其内容不局限于解决研究生的焦虑问题,还涉及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老师慧眼识珠,让一篇好文变成了一本内容更加丰富精彩的好书——《学习敏锐度:7步实现复利式成长》。
本书作者瑞米就是上面提到的焦虑博士,如今的她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副业也做得风生水起,可谓是人生赢家,而她成功的秘密武器就是学习敏锐度。
所谓学习敏锐度,是指一个人从经验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最终将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于新的、陌生的环境的能力。
学习敏锐度高的人在进入新环境或面对变化时,比起其他人会更容易成功。然而,很多人并不具备这个能力,于是经常感到焦虑不已,拥有高学历的瑞米也不例外。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瑞米的学生时代,看看她是如何与焦虑斗智斗勇的。
01 认清焦虑,认识自己
莫言曾说过:“城市人的焦虑和困境,我大概地知道一些,但我并没有去研究,这是我的局限。”
其实,受焦虑困扰的何止是城市人,几乎人人都有焦虑情绪,只是焦虑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焦虑呢?对此,瑞米颇有研究。
简单来说,焦虑是因对未知、不确定性过度感到恐惧而产生的思维。它有两个特点:焦虑的背后一定是某种恐惧和担忧;焦虑是我们对还未发生之事的负面想象。
瑞米在北大读书期间曾被焦虑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有过想退学的冲动。能在中国最高学府学习,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为什么她还会严重焦虑呢?
原来瑞米本科读的是自己并不喜欢的医药学,从此开启了迷茫而又苦闷的生活。
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学霸的她,在大一时竟然挂科了。这个“灾难”让她焦虑不已,一个寒假就让她胖了30多斤。
自此,瑞米开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自己显得略有价值。就这样,她终于熬过了懵懂而又艰难的大学生活,并凭借着高分走上了硕博连读的道路。
瑞米本以为提升学历会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心灵慰藉,没想到带来的却是更为严重的焦虑。
她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担心将来一事无成,甚至还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于是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可能你会问:“瑞米的情况只是个例外吧,研究生不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吗?”
其实不然,研究生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群体。身为过来人的瑞米只用了4个字便精准地总结了焦虑的原因,分别是:懵、空、弱、忙。
对当下没把握,对未来又不确定,人很容易就焦虑了。
而瑞米的焦虑程度比一般研究生还要严重,因为她不得不做一些自己十分讨厌和抗拒的实验,所以读研的第二年她就特别想退学。然而,她并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魄力,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虽然此时的瑞米还没能解决焦虑的问题,但她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她还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但已经明确知道了自己不喜欢什么。
正如瑞米所说:“后来我发誓,绝不从事任何我不喜欢的工作,不过那种生不如死的麻木生活。我一定要找到我热爱的事,找到让我能终生奋斗、毫无怨言、充满心流体验的工作与事业。”
02 焦虑记录法是缓解焦虑的法宝
白朗宁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
瑞米读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又选择了硕博连读,即使她再抗拒,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痛则思变,既然自己所处的外界环境暂时无法改变,那就想办法改变自己。
瑞米知道焦虑作为一种应激反应,是自己无法避免的情绪。虽说焦虑难以摆脱,但缓解它还是不成问题的。
后来,瑞米拥有了缓解焦虑的法宝——焦虑记录法,简单来说,就是制作一本自己的焦虑日记。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可以像写日记一样,把焦虑情景、焦虑等级、自己的想法和焦虑发生的时间等信息记录下来。
手写日记和电子日记都可以,瑞米更加推崇前者。这是因为用笔手写的过程,其实是强迫我们的大脑进行慢思考的过程。
与笼统了事的快思考不同,慢思考可以让我们更理智、更全面、更切实际地思考问题,同时,也更容易调动起我们的行动欲。
需要强调的是,在“确认情绪”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找焦虑的来源,并定义大脑中的“偏见”类型。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的大脑有时会进行自我欺骗,过度担心一些并未发生的事。所以我们要及时对当下的焦虑情绪进行整理记录,这样有助于我们摆脱挥之不去的想法,并建立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
这样记录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可以对所做记录进行统计分类,从中了解自己经常在哪种情境下感到焦虑,自己的哪种偏见思维容易导致焦虑,以及让自己焦虑的事情是否真的会发生。
整个过程不仅是对抗焦虑的过程,也是观察自己的过程。最后,我们会发现,很多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借助焦虑记录法,瑞米坚持进行自我疗愈,从而有效缓解了自己的焦虑。
03 行动是对抗焦虑的良药
焦虑记录法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内在解决法,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外在解决法吗?
瑞米告诉我们,行动是对抗焦虑的良药。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而不是坐在那里冥思空想。
读研时,瑞米认为自己懵、空的状态已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弱和忙的情况。瑞米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活法”,于是她给自己制定了两个原则来提升在校生活的价值感。
第一个原则是,在保证完成学业、顺利拿到学位的情况下,在专业上尽量减少投入的时间与精力。
面对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瑞米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做事,并且有意识地从日常学习中总结、优化自己做事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第二个原则是,在其他一切事情上尽量增加投入的时间与精力。
在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之前,瑞米开始尝试各种可能的“方向”,小步试错,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比如考证、学英语、健身、读专业外的书籍等。
虽然这些行为在短期内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但却让瑞米离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远,离自己模糊的梦想越来越近。
后来,瑞米意识到光忙碌没有经济能力仿佛就没有底气,经济基础始终决定我们的自信心,所以她决定做点事情赚钱。
没有一技之长的她英语还可以,于是她找了一份翻译笔译的兼职。开始赚钱之后,瑞米的焦虑感和无价值感显著降低了。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却乐在其中。
瑞米建议研究生能够打开思路去找点方法赚钱,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她说:“多尝试看似不是机会的机会,人生说不定会大不一样。”
在硕博连读期间,瑞米一直都在坚持使用“焦虑记录法+专业内的事情尽量优化流程减少精力投入+专业外小步试错寻找兴趣+兼职翻译赚钱”这四个操作。
经过不断地自我调节并尝试着“新活法儿”,瑞米平稳度过了上学期间的焦虑期,还充分利用时间找到了自己的一些“价值感”。
写在最后
瑞米的成长历程可谓是表面光鲜,内在坎坷。幸运的是,她在摸爬滚打中找到了对抗焦虑的方法,不仅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学习敏锐度也得以提升,为她今后的开挂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出校园后的瑞米还会经历哪些坎坷?她又是如何升级打怪的?如果你想“追剧”,不妨读读《学习敏锐度:7步实现复利式成长》这本书。
认真读完此书,你不仅能够收获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还能掌握一门行走天下都不怕的绝佳技能——学习敏锐度。
学习敏锐度包含7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认知敏锐度、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目标敏锐度、变革敏锐度、结果敏锐度和幸福敏锐度。这7个维度就像7个清晰的个人成长步骤,能够助力我们实现复利式成长。
在瑞米看来,对学习敏锐度的意识和刻意练习,将是我们通往未来的路径。
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在推荐序中写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主动提升学习敏锐度,创造成长的闭环,拥有丰盛的人生。”
心有明月,脚底生风。愿我们都能无惧风雨,循梦而行,努力学习,不断成长,拥有幸福从容的人生。
注:图源网,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