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以科学技术尤其高科技为重点的国际竞争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争相凭借科技综合实力,带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争夺在国际技术、经济、人才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期。2~3岁的幼儿已经对周围环境出现好奇,3岁儿童喜爱模仿游戏,4岁儿童喜欢进取性的游戏,常常扮演好斗的或想象中的角色,5岁儿童已经喜欢目的性的游戏,或通过游戏达到一定的目的。教育研究表明,儿童创造欲的发展趋势,大致是3~5岁上升,5岁后下降;小学头三年逐步上升,到四年级后又下降;初中一年级上升,到初三后又下降。这种波浪形的变化是年龄心理规律形成的呢?还是因为某种教育因素形成的呢?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对儿童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关键时期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所接受。
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这是人的智力最高级、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一种普遍存在的能力。所有正常的人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创造力。对多数人来说,创造力是沉睡其身的一种地下资源,会因得不到开发而被埋没、弃置。创造力是一个水平从低到高的连续体,在儿童早期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而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创造才能,也可以扼杀儿童的创造才能。
创造力一般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两种。特殊才能的创造力是指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所具有的一种显在的创造力,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才能所产生的新想法、新事物(新产品)对整个社会都是新的贡献,其创造成果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意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创造,对社会或对他人并不是新的,但对本人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会向特殊才能的创造方面发展。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包括扩散性思维、集中思维。在创造活动中,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一般按照集中~扩散~集中的顺序反复进行的。开始,人们往往对问题并不是很清晰,需要集中综合与问题有关的多种信息,导出扩散点,经历一番活跃的扩散思维以后又回复到集中思维的筛选,选定最佳扩散结果。可见,集中为扩散提供起点和归宿,扩散为实现创造(集中)提供条件和基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扩散思维是一种物理常规,寻求变异,自由发散,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及独创性等特点。它要求有一定数量信息的重组变化、评价和再定义,才能显示出创造性。例如“砖的用途”,儿童能够回答出可做多种建筑材料的常规用途,就说明其思维具有流畅性;如果儿童能够想到能用它做“武器”、“工具”等用途,说明其思维的变通性好;如果儿童还能独出心裁地回答出用砖头代替哑铃练臂力作“体育用具”,便表现出儿童思维的独特性。
集中思维是从现有的材料中,朝着一个方向寻求正确的、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对扩散思维的毛估状态进行比较选择,从模糊到精确,深入进行研究筛选和科学的计划,作出正确的选择。
家庭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取得的奠基作用。家长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适时地加以培养,发展儿童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