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过完节日伺侯他睡下,已经夜深,但还是想就今天了解到的一件事发表下看法。
自己刚出校门就加入其中的公司最近出台了一项关于单身公寓的调整政策,公寓租住费用略有上涨,另外在某级别以上工作过一定年限的员工限期搬离,据说出发点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房屋资源提供给新进的应届生或引进人才。
当年我在那里工作时,公寓还没这么紧张,几乎人人都能分到独立的房子,每月一点点房租也就那么个意思。周围很多人结了婚生了孩子,都一家老小住在公寓里面,可能是想着一直住下去吧,上下班也方便,都没有考虑在公司附近买房。后来公司又陆续推出几期低价购房的福利房政策,有一期的地点是在惠州,如果在深圳这边的总部上班,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但很多人想着反正总部这边也有单身公寓可以住,就买了惠州的福利房,可前几年听说买了福利房的人一律不允许住单身公寓了。
后者好歹还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住,远点也无所谓了,还是继续说说那些没买福利房又没买附近的商品房的人吧。早些年周边房价相对于工资水平还能承受,近几年房价暴涨,虽然企业发展迅猛,但员工工资却没涨太多,因此现在如果被驱逐要再考虑在周边买房的话,压力会十分巨大。若是租房,我相信住了很多年公寓的老员工会不太习惯,并且此项调整政策发布后,预计周边房租也会根据需求紧缺的状况出现很大程度的上涨。
一直以来那个公司对员工还是不错的,有超低价福利房和低租金的单身公寓,有优惠购车和油补,内部设有幼儿园、小学还有中学供员工子女就读,食堂伙食价廉物美,三天两头发工衣,给的票子虽然不多吧,但工作氛围非常轻松安逸,可以说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就是这么一个好地方,当年我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走时并没买与单位相关的车与房,找对象也没有选里面的人,更别提以后的娃在里面读书了,可以说与它断得很彻底。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在其中工作的最大感受就是自己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在慢慢地失去斗志,也学不到多少新的东西。也许因为自己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全感很强的人,虽然被温水煮着,我的大脑当时还算清醒,所以为了个人眼界的开阔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我离开了。
出来之后我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要更精彩,虽然也有某些无奈,但我确实学到了更多东西,也挣到了比以往多得多的票子,以至于我现在可以安心做全职太太,不用急于出去找工作。就算再过几年出去工作,我也相信自己能有比在那家工作时拥有的更高的起点。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单位出于人性化会始终为员工考虑这考虑那,我刚出校门时,身在那样一家为员工服务面面俱到的公司,一度这样认为。在第二家公司工作时,因恰逢孕期屡屡被照顾,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误解。但到了第三家单位后,某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再没有这种念头了。
听说过以下一个理论,深表认同。企业中几乎80%以上的员工都是基层员工,与企业只是单纯的利益共同体,两者之间靠利益连接,说白了也就是我给你干活你给我工资,就这么简单。另一种是事业共同体,这里指的员工基本是管理中层以及高科技人才之类,他们与企业靠事业连接,可以与企业共同成就一番事业。还有最后一种才是命运共同体,这里专指投资大股东和管理最高层之类,他们与企业才是同呼吸共命运。因此,如果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幻想一直被企业照顾无疑是可笑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煮青蛙的温水不会一直温度那么舒服,作为基层员工的个人也不应该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企业人性化方面,我们要做一只无论何时都会蹦跳的有活力的青蛙,而不是享受温水带来的看上去或许悠长美好的spa。因为总有一天,温水会变成开水,曾经沉醉在其中的青蛙会被烫死,这应该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吃到那么多美味的干锅田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