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蒙圈。但这个词确实较少出现。
没错,您也猜对了,它是我对当前医院的理解并为之冠名的代名词。
当今社会,能够称上“人山人海”的地点和机会除了著名景区(点)、庙会、大型庆典活动外,还有一个场所,那就是人们最不愿意去、却又不得不去的地点——医院。
也许你会说,你直接说医院不得了,何必说成医“市”?那是因为,在我的词汇概念里,医院这个“院”字的语境,已不足以表达它的现状了,这个“院”已经装不下一波波、一批批、一群群的人流了。无论你置身在这里的任何角落,就如同陷于乱哄哄的闹市之中。
童年记忆中,医院的标志就是随处可见的的红十字、胸挂听诊器文质彬彬的医生、和蔼可亲的护士、基本处在静谧状态的大厅走廊和诊室;走到哪里,都能闻到医院里特有的、用于杀菌消毒的药水味道。
不知从何时开始,医院里斗大的“肃静”二字早已销声匿迹,里里外外流动的是一张张疲惫、惊慌、痛苦、无奈的面孔。
稍微密闭点的环境里, 空气中更是充斥着脚味、汗味再加上混合一起的各类食物味道。
这里,哪还像一个本该清净、仁厚、雅致、有效的治病养生之地。倒像一台硕大无比的机器,把金钱作为果腹之物,张着大口疯狂的吞噬着;她又象一个大舞台,演绎者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一个特殊的原因,不得不流连于省会一家知名的大医院几日,耳濡目染,感慨颇深,在力所能及的环境里,用影像的形式,记录了一些场景。
没有褒贬之意,不需渲染夸张。他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不是汽车卖场,就是这家医院的停车场。 近六百个车位,每小时4元,白天想找个车位非常难。
广场上外省车辆比比皆是。
最难耐的是乘坐电梯,特别是送饭高峰期。
走廊已经改变了功能成了大病房。
有时候病号乘坐的轮椅竟能因塞车影响交通。
楼梯的拐角也成了病友或家属的栖身之地。
送去手术的的病人
走廊里匆忙穿梭的医生
蹲在角落了发愁的夫妇
因有心事对镜头视而不见的家属
随处可见的支付设备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在交流
无可奈何的等待
饭碗在手却食不甘味
交流是一种减压和放松
同情我镜头拍摄到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病人,无论他(她)是病患者还是家人,愿他们都身心健康,幸福快乐。
图/文 乔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