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一移情聆听一第1稿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R:阅读原文】主题:移情聆听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体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是高层次移情聆听。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不是同情,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内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聆听效果显著,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移情聆听还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因为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否则就算你费尽心机,对方也只会把它看作是种控制、自利、胁迫和屈就,结果是情感账户被支取。

【I:重述信息】

What: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厉,比如说别人在讲话时、说的兴高采烈、说的正起劲时,你眼睛在看手机、起注意力不在这边、心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根本没有听清楚对方讲的是什么事情。

每次和客户讨论设计的方案时,客户只要提出点儿什么意见,我总是据理力争,不愿意听客户讲,客户有时极有风度地点拨其设计的某些缺陷,指出各方便的问题、可是我确听而不闻,左顾右盼听不进,不耐烦的假装聆听,以敷衍了事。

Why

    移情聆听不只是理解的词句,如果你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就要学会聆听,注视对方,鼓励别人多谈自己,少说多听,不打断对方,移情聆听的时候,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认真聆听别人讲话,表现了对说话者的尊重,聆听是一种技巧,聆听是一种感情投资的关键。

How:

我们怎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去运用移情聆听呢:

1,认真注视对方讲话,不东张西望,不左顾右盼。

2,跟随对方的语气,专注聆听,适当点头回应对方,

3,自己少说话多听对方讲话,不打断对方,不看手机,

4、移情不是同情,要理解谈话者的思维方式和感觉、适当时要做出回应,赞同对方,理解对方,用眼睛去观察对方,用心去体会对方,

Where: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

【A1:相关经验】

上个月在客户公司的时候我帮李总没计一款产品,在我设计的过程中客户不断的说出他自己的构思和看法,我据理力争,不断的打断对方,抢着说话,不理解,不赞同对方所说的,没有耐心听他进,对方说的话我是听而不闻,假装的听着,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忙活了大半天客户确不认可。

反思:

今天通过移情聆听反思一下失败的经验:

1,没有认真注视对方讲话,没有真诚的聆听对的构思,

2,没有跟随对方的语气,专注聆听,回应对方,

3,自己应该少说话多听对方讲话,不打断对方要讲的思路,

4、要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感觉、适当时要做出回应,赞同对方,理解对方,用眼睛去观察对方,用心去聆听对方。

【A2 :转化运用】

目标:建立下周一开始用“移情聆听”去和杨总沟通设计计划,用心去听,

具体计划::第一步:认真注视对方讲话,以理解为目的得聆听,用心去听,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第二步:跟随对方的语气,专注聆听,适当点头回应对方,认可对方、理解对方

第三步:自己少说话多听对方讲话,不打断对方,多认可对方,肯定对方,尊重对方的谈话。

第四步:运用移情聆听,理解谈话者的思维方式和感觉、要赞同对方,用眼睛去观察对方的感受,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情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