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推销,为什么让人反感?

“我爸给我买的保险,终于开始返钱了”

别的没听清,“返钱了”这几个字算是格外清晰,也格外让人从心里觉得开心,可我追问了几句,笑容就消失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保险,反正是和安全有关的,之前每年保费3000,缴10年。之后每3年返还1600元。

来,带你一起算一笔账。

3000元缴费10年,总金额3万元。现在每3年返还1600,则30000 / 1600 * 3 = 56.25

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要活56.25年,才能赚回本钱。

为什么说这是理想状态下呢?因为完全没有考虑通货膨胀。

网查通货膨胀率

网查资料可知10年平均通胀率约为6.83%,那么10年前的30000块,换算今天的人民币则是3*(1+6.83%)= 32049 元,如果用作理财的收入尚且忽略不计。

则回本周期60.01年(未来60年的通胀尚且不计)。

20多岁的年纪,60年有望回本(60年的通胀忽略不计,要较真的,血压会很高)

当然,当时推销员许诺的是10年后,返还全部保额+每3年额外返还1800.

可事实并非如此,这让我萌生了解保险的念头,从哪跌倒,就从哪学习。

一、保险是怎么做赚钱的呢?

保险公司利润来源于“三差”。

① 死差

实际死亡人数和预期死亡人数的不同,从而造成的损益。

举个例子,一个人寿保险,预估10万人中,会有10人死亡。如果死亡人数只有5人,那么保险公司就赚了,行话叫“死差益”。

若死亡人数为20人,则保险公司就亏了,行话为“死差损”。

② 费差

除了①里面提到的赔偿,保险公司日常运营的场地费、人工费、宣传费、广告等等支出同样需要资金。

举个例子,公司预计上述运营费用每月10万,若实际费用超过10万,就叫费差损,反之则为费差益。

③ 利差

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在保证流动资金(赔偿金)充足情况下,剩余部分会全部用作投资,从而获取投资收益,也成为利差。

以上就是大多是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二、保险推销为什么让人反感?

我的看法如下:

① 保险行业推销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遇到想我故事里的情况。保的什么都忘了推销员说的和实际的不相符。

② 保险行业有时和金融行业行业很像,想要真正弄清楚,短时间内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数人是不愿意蒙蒙的买入保险或是理财的,因为不懂,所以担心损失。

而在我找资料的同时,发现针对第二点,已经有了应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保险。

通俗点说,相当于保险界的链家。

如今各大保险公司的险种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作为多保险行业以为所知的用户来讲,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时候,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x帮保险、x牛保险)应运而生,在APP输入你的相关信息,年龄职业、身体情况、年收入等等,帮你推荐适合你的保险,确实解决了一些想买保险,却又不知如何让选择的用户的痛点。

根据你的需求,推荐适合你的保险,从中赚取费用,是不是和链家有点像,不过确实能解决想买保险用户的痛点。

三、要不要买保险呢?

首先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先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人会买保险呢?我大致分为3类人群:

① 年级偏大,遇见自己身体可能有问题,会给家里带来负担的普通家庭;

② 年收入高,会给自己及孩子买保险图个平安的中产及小康家庭;

③ 忽然有了什么特殊经历(永远不知道明天和以外哪个先来),引起了自己对生命重视的中青年。

每个人经历不同,选择也不同,但很大比重逃不出这3类。

说点实际的,你自己有没有买?

我还没有买保险,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年收入还不够,想省出一些保费,用在个人投资上面。不过,如果赚的够多,我会为自己和家人都买一份,因为确实保险确实可以帮我们抵抗未知风险,可以在风险来临时,给予个人最大的经济保障,当然金额会远远高于投保金额。

最后,希望大家在未来,都有经济能力为自己和家人都买一份保险,同是希望每个人都用不上保额,一生平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由乙无偿返还甲 甲某无权要求返还 由乙返还甲,甲退款给乙 √ 由甲的妹妹把卖房款返还给甲 344,在人身保险合同中...
    零渡_87fd阅读 5,101评论 0 5
  • 建议购买人群: 个人可支配的(还掉房贷、车贷,刨除日常开支等,每年可以支配)年收入3万~15万;或者家庭(这里指夫...
    本慈阅读 267评论 0 2
  • 自然界的音响世界的声音千变万化,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让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聆听一下那奇妙无比的声音,去见识一自然...
    辛七岁阅读 185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