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表示,为了防止COVID-19季节性暴发使美国医疗体系不堪重负,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可能需要持续到2022年。
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人们对有效的疫苗更加翘首以盼。全球疫苗的研发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刷新了历史纪录。据乐观估计,疫苗或在未来12-18个月内问世。但研究人员提醒,疫苗供应受产能、囤积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无法覆盖所有人群,很难在短期内人手一支。
COVID-19疫苗的研发现状
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已有115个COVID-19候选疫苗正在研发,其中78个已经确认,37个尚未确认。在78个已确认的疫苗研发项目中,有73个处于探索或临床前阶段,5个进度最快的候选疫苗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同时,大量疫苗研发机构都表示会在2020年内开展人体试验。
COVID-19疫苗研发具有一个显著特征——技术平台多样化,包括核酸(DNA和RNA)、病毒样颗粒、合成肽、病毒载体(复制型和非复制型)、重组蛋白、减毒病毒和灭活病毒。
在78个确认在研的疫苗中,56个(72%)来自私营企业,其余22个(28%)来自学术机构、公共部门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尽管一些大型跨国研发企业(如杨森制药、赛诺菲和辉瑞等)纷纷加入了COVID-19疫苗研发队伍,但冲在最前面的多是一些规模较小或缺乏大规模疫苗生产经验的企业。因此,匹配好疫苗的生产能力和供慈孝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大多数COVID-19疫苗研发项目都集中在北美,在所有已确认项目中占36个(46%),中国、亚洲(不包括中国)和澳大利亚、欧洲各占14个(18%),目前尚无关于非洲或拉丁美洲的疫苗研发信息。
中国的疫苗研发现状
中国目前已有3个COVID-19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COVID-19疫苗品种。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COVID-19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4月13日,国家药监局又批准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慈孝堂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开展临床试验。
PART.03
关于产能制约
据估计,开发和生产用于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至少需要20亿美元,虽然各国政府已承诺承担6.9亿美元,但疫苗的生产和全球配给还需要10亿美元。
想要疫苗产能充足,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疫苗研发所采用的技术平台决定了生产疫苗的设备和原材料,进而决定了扩大生产规模的难易程度。
据《自然》报道,灭活病毒疫苗的工艺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相对成熟,设备和原材料都容易获得。如果采用这种工艺生产COVID-19疫苗,很容易扩大产能。但合成纯化高浓度的COVID-19病毒需慈孝堂要P3级别的安全设备,而这类设备非常稀缺。基于RNA或DNA的疫苗工艺相对简单更易规模化生产,但尚无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疫苗被批准用于人类疾病。
此外,生产COVID-19疫苗的资源也要和其他疫苗进行平衡。如果全球只有一种冠状病毒疫苗,而各大企业又要继续生产流感以及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疾病的疫苗,产能就会出现较大缺口。
例如,有研发团队希望通过重新设计的麻疹疫苗,让机体产生免疫性的COVID-19病毒蛋白。法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机构INSERM的研究主任、病毒学家玛丽·保尔·基尼(Marie-Paule Kieny)表示,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麻疹疫苗的生产设备就可以用于生产COVID-19疫苗,但产能可能仍需提高,以避免影响原有麻疹疫苗生产。
PART.04
囤积疫苗?
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疫苗将是未来争议的焦慈孝堂点,杜克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中心教授盖文·雅米(Gavin Yamey)警告:“富裕国家垄断疫苗而抛下贫穷国家将是一个严重的风险。”此前已有先例,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澳大利亚是最早生产疫苗的国家之一,但他们优先接种本国公民,并未立即出口。
雅米认为,全球需要一个公平、透明且为结束大流行而量身定制的分配系统。合理的做法是,首先将疫苗分配给医护人员和疫情不受控制的国家,再分配给老年人和医疗弱势群体,最后才是全部人口。雅米称,“自私自利将颠覆我们为一劳永逸地遏制这一流行病所做的全球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