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金融、资本、经济、财富、理财、投资和劳动力,弄清楚这些事物的本质、奥秘以及是如何联系和运转起来的。其中很多概念我记得在高中的课本里面就出现过,比如资本、剩余价值、劳动力、货币的本质,但那时候只是为了考试,没太用心学,现在又重新开始自学。
今年看的130本书里面大概有三分之一关于金融学、经济学、商业和投资理财类书籍,也算是刚入门,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懂的事情,比如为什么房价涨那么高且不会下跌,知道了其中的本质,知道了中央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之间是如何运转的,了解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制度,也知道美国疯狂印钱会带来什么影响。
下面主要谈3个问题,很多概念比较晦涩难懂,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比较感兴趣才会花时间去搞明白这里面的本质。
1.我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剩余价值?
2.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3.财富两极分化的世界,如何保护好我们的钱?
一、我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剩余价值?
估计很多人会说是财富是劳动创造的或者是银行印钞票印出来的。但事实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直接创造财富的其实是资本家积累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决定了市面上流通的商品总额,也决定了国家新增货币的数量。
而新增货币会被资本以贷款形式借走,去购买更多的劳动力,扩大生产,循环往复。
简单概括成以下这个流程: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价格总额变多→GDP增长→货币增发→资本贷款购买劳动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通胀和资本的双重打击下,劳动力只能落得个越来越累,却越来越穷的下场。
所以说,劳动创造财富是哄骗劳动人民的,劳动是可以创造个人财富,但不是创造国家整体财富。换句话说,劳动创造收入,资本才创造财富。
《资本论》里也有类似的描述,劳动力本身是一种商品,它的价值或价格通常是以工资的形式出现。
劳动和金钱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关系。
但我们既不能否认劳动的价值,也不能否认资本的价值。
因为只有劳动+资本的组合,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才能强大,劳动力一旦怠慢,经济也势必衰退,到头来谁也活不好。
所以贫富差距并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分配的问题。
再科普一下,新增货币流入市场的过程,简化一下就是:
央行在国务院的指令下印钱,然后央行放钱给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给个人和企业放贷款,企业拿到贷款后扩大产业规模以及给工人发工资,钱就到了我们手上。
下面再聊聊资本与剩余价值
财富也可以叫金钱,但它还有个更西方古典的名字—资财。
《国富论》里是这样划分【资财】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维持生计的资财,那么他很少会想到要用这笔资财来取得收入。
而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数量的资财时,那么他的资财就分成了两个部分。
他用以消费的部分,叫作【生活资料】;
他希望用资财来获取收入的部分,叫作【资本】。
【资本】能够为他提供收入或利润,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资本,有个最重要的目的——获利。
但资本获利的同时,会增加社会生产力,使得市场上商品总额增加,拉动GDP增长。
这个时候国家就会增发货币,也就是印钱,来满足商品流通,不然就会造成通货紧缩。
【流通货币必要量】由【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
商品变多了要印钞,货币流通变慢,也要印钞。
资本的三种形态和职能
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这三句话里都包含了一个词【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资本形成的关键。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
所以资本家们追求的是增大剩余价值,这样他们就会积累更多的资本。
资本家增大剩余价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克扣工资、无偿加班等等。
二、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有本书《贫穷的本质》里面讲述了穷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穷,改天单独写一篇。
富人为什么更富有?
第一,他们善于利用金融杠杠
第二,他们可以从银行借贷到更便宜利率更低的资产
第三,他们的资产可以跑赢通胀率
第四,他们拥有普通人没有的人脉圈和富人思维,他们的钱大部分是生钱资产
第五,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全球配置资产,抵御风险。
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我国过去十几年每年的通胀率大概在3%~4%之间。
但我们直觉上,通胀率好像不应该这么低。
找到了另外一个公式:
【真实的通胀率】=【M2增长率】-【GDP增长率】
M2指的则是【广义货币】,简单来说就是市面上所有的钱,包括存款、储蓄什么的。
所以,通胀是如何让富人越来越富的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开始所说的【资财】分为【生活资料】和【资本】,新的财富大都由资本生成,新的财富第一个投入的怀抱也常常是资本。
因为新的财富流向市场的过程中,谁先接触到新增货币,谁就受通胀影响更小,因为【货币新增】到【物价上涨】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资本,也就是富人群体,往往会通过贷款第一时间拿到新增货币,这个时候物价还没上涨,劳务工资也没上涨。
所以资本可以通过第一时间拿到新发货币来抵消通胀。
假如,某个企业向银行贷款100万,利率是5%,通胀率是7%,到年底它需要归还银行105万。
但此时105万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年初的98万了,【105÷(1+7%)】。
三、财富两极分化的世界,如何保护好我们的钱?
可以自己创业成为资本,但是风险很高;
可以投资上市公司,找到优质的企业,但依然有风险。
接下来看看下一波新增货币会流向哪里,它流向哪里,我们就去那里迎接它。
我们90后这一代错过了房市十几年上涨的这一波行情,又错过了互联网刚起来那段时间,我觉得接下来应该好好把握一下个风口了。
新增货币流向哪里,要看经济发展主线。
上一轮我们的经济发展主线,其实是城镇化。
走的是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联动的路。
同时放宽金融政策,为经济注入血液。
所以房地产开发商和互联网公司吃尽了红利。
城镇化背后是人口大规模流动并向大城市集聚,外来人口需要买房、需要租房。
国家又不断投放货币,需求扩大、加上货币贬值,所以北上广深房价能上天,开发商赚的盆满钵满。
而网络作为城镇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断普及,上网的人越来越多。
并从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都是在这一波大潮中起来的。
但现在,在房住不炒的大政策下,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经济增长要转向高科技、高质量,要培育出真正拥有核心高端技术、能够占据全球产业链核心位置的中国企业。
所以,未来的新增货币会大量涌入科技行业。也就是“新基建”。
为了让股市的环境更好,更值得投资,国家也做了很多改变。
新一任证监会主席上来后,大刀阔斧地严查肃清还有改革,想让A股回归价值投资,严厉遏制“疯牛”产生。
中芯国际、蚂蚁集团等科技巨擘在A股的上市是一个开始,中概股们回归A股非常值得期待。
所有的这些动作,都在为股市的良性发展搭桥铺路,也让我们普通人更有机会成为通货膨胀的早期受益者。
看好未来的新基建:
5G基站
特高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城际轨道交通
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