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7:00浙江省的一批填报志愿通道关闭。
这几天一直有人在问我志愿填报的事情。
事实上,大部分人对各专业都知之甚少。一个简单的名字,很难体现它究竟学的什么,又是什么对口方向。
而学校里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只管让学生考上大学,至于专业是否合适,学校也是有心无力。
其实,人生方向的抉择远比分数重要,一个毫无方向的专业选择,很可能让孩子走许多弯路。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职业意识
如果一个人对未来的某件事一无所知,他不可能在某一个节点上突然明白。想要孩子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对未来的专业有所了解,我们与孩子都应该尽早做准备。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兴趣所在。在中小学就让孩子知道,他擅长这个,将来可以读哪类学校,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帮助孩子进一步往下走,告诉他可以怎么走,让他的目标更清晰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解释,每个行业是做什么的。
多带孩子去一些工业类博物馆参观,让他真实地了解事物的产生过程。多关注行业新闻、科技动态,让孩子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职业有个概念。
给孩子读的人物传记、让孩子看与职业有关的一些绘本、纪录片、行业顶尖人物的演讲和职业经验分享等。
所以,对于想学的专业这件事,要让孩子从小就在心里有个种子,在学习的路上渐渐摸索,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
2.养成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习惯
网上都在说,选专业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与激情。但有时候,我们让孩子去选择,他们自己却也很茫然。
这大概率是因为事情被大人包办惯了,他不认为上大学、选专业是自己的事。长期跟着家长的安排走,也让他丧失了自己去思考和选择的能力。
最近一则视频刷爆网络,视频里一个美国加州的3岁孩子主动承包了妈妈的晚餐。中途打翻果汁,立刻将地板擦干净,也没有大人来帮忙。
而在中国,一名31岁男子使用假驾照被罚5000元并拘留十五天,父母却质问交警: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为什么罚得这么重?
我们总觉得他们还是孩子,不敢放手,总担心孩子能力不够独当一面。然而,这种担心却进一步将孩子养成了“巨婴”。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愿意主动思考,做出决定。而不是想着,趁着年轻,还能用我的经验帮他做多少决定。
另外,如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的经验可能不再适用,独断地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的路,最终可能会让他走进死胡同。
因此,在生活中,减少对孩子的干预,与孩子平等交流,引导他养成独立思考、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成长,也许他对职业的想象和喜好会不断变化,但长此以来他所接受的教育和养成的能力,会让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基本的规划,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