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家庭原因,还是性格原因,自小就比较喜欢独处。
还记得小时候住的屋子旁边有一片树林,我时常跑到树林里去逛,有时候找找奇怪的叶子,有时候则听听鸟叫。
不上学的日子里,也会跑到离家比较远的河边,就坐在河滩边的草地上,瞅瞅牛儿休闲的吃草,或者看着河水汩汩流向远方。
长大了毕业后,开始进入社会,工作之后结婚、生子,大部分时间都要被迫“忙”于工作、学习、照顾孩子、收拾家务,似乎没有太多时间用来“独处”了,有时候连安静的看个书,看个电影都是奢求。
但是不知为何,内心里对于独处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大抵是因为很久没有做自己了,身心愈发疲倦抗拒。
于是,我慢慢学会重新找回自己独处的时候,工作之外,我把零碎的时间,比如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中午休息的时间,周末放假的时间,以及带娃间隙,都会合理安排一点出来用来读书,写东西,渐渐的,我找回来儿时独处的一些快乐了,那种快乐是内心充盈,平静,仿佛自己的心灵骑上一匹快马,驰骋在漫无边际的草原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放松之感。
而且这样的独处时刻,也让我不断在往内求,慢慢看见自己内心真正所要追求的东西,一种更加美好宁静的生活,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眼前这种拼命奔波的,让自己无限内耗却没有任何幸福感而言的痛苦生活。
我感觉自己内心突然长出了眼镜,生活不再变得茫然无措。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独处就是自己内向自卑的表现,所以那阵子我努力想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努力表现得自己很外向,很擅长交友攀谈,但是越是这样做,我越是感到痛苦不堪,无法持续“装”下去。
索性撕掉这样的一个面具,做回自己。
早上正好读书看到蒙田的《独处的人》,感觉像是他专门为我写的,正是我现阶段需要的一本书。
蒙田在前言里说了很多关于历史上独处的故事或者大家对于独处的看法。很多人选择独处,其实根本在于找回自己,爱自己。
独处其实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又何谈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呢。
所以独处并没有错,而且是一种对自己负责人的态度和方式。
查了下蒙田本人的经历,他是法国著名的自由启蒙运动作家,出生于一个权贵家庭,自己是在父亲死后继承遗产,38岁便隐退投入写作,后续出版了很多影响世界的作品。
蒙田也是用他自己的隐退独处的经历,在这个经历中自己所获的智慧、成长来告诉世人,独处的存在意义。
书还没有读完,后续也将更新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