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生活方式在于这八个字,听起来非常的简单废话,甚至于简单的鸡汤都算不上,可是我们却迷失了它们。
打开微博,点进热搜,然后根据新闻内容反映给你的一种喜怒哀乐的情感,点开评论。
然后你想,“哦!原来还有这个角度的解析,等等,热评说的也好有道理。”
这种情感变化十分微妙,有的人完全抛弃自己的主观想法认同别人的观点,还有的人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反的观点,就会自动过滤认为我即正义,还有的人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完全动摇自己的观念也不否定别人的想法,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协同并进,有这种思维的人非常好,他不会轻易被舆论带动,也不会轻易制造舆论,我想,他们就是现在社会中最缺乏的一种人。
可是人与人之间思维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仔细解剖,就是我们标题上的八字真言。
用脑生活,用心感受。
简单分为三类:
第一类,容易被他人想法带动缺乏主观思想,我发现这类人在生活中一般是性格比较懦软,成全他人型。继续拿微博做栗子(因为玩微博多层次的人比较多)
看到某影视明星转了条微博,关于微博直播自杀的博主,内容是“好想死,我这一生没做错什么,为何会现在这个样?”
一般人看完后自然会衍生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怜悯感,异样的滋味憋在心头上表达不出来什么味儿。接下来看到该影视明星的评论是,“兄弟,博热门也是够拼的。”
哦对!原来是博热门!这种人真是可恶,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关注他,粉丝都比我多了!
从怜悯到愤怒,情感落差很大,可是第一类人却转换得很自如,并且认为自己想法和该有名气的影视明星是一致的,代表正义,然后冲入评论,开始一轮舆论轰炸。
一个小题外话,刚才说第一类人在生活中是属于比较软弱的啊,能有什么影响力呢?恰恰相反啊,对于生活中积攒了许多不满的人来说,网络无疑是一个让他们抒愤的平台,并且不用付责任,因为法不责众。估计看到真相整个人都懵逼了吧。第一类人在微博上随处可见,当然这不是意思说偏向大众观点的都是第一类人。
如果是第二类人遇上这件事,也就是有强烈主观思维的人碰上舆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咦有人要自杀啊,太想不开了吧,天啊XX竟然还对他冷嘲热讽!什么意思嘛!”
然后第二类人带着一种跳频的思想,也冲进评论和第一类人撕逼起来。
“XX没想到你是这种人,还有什么脸当大众明星啦?人家自杀你也好意思嘲讽!”
当然第二类人不全都是以上这么可爱,还有的会和第一类人的想法一致,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可以相互串戏。
那第三类人的表现呢?
冷静和理智是第三类人的特征。
安慰自杀者为首选,批评兴风作浪者为第二选择,呼吁大众理智为第三选择。
他们言论锵锵有力,头头是道,有可能改变第一类人想法,有一定几率扭转第二类人的偏激,有很大可能让舆论者停下匆忙指责的步伐,去回顾事情,反省自己。
我就不多夸奖了。
一般开始接触舆论,人的成长历程是经过第一类人→第二类人→第三类人,也是思想走向成熟的一种体现,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撕逼中站了起来,更加全面的强化自己的思维,善于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其实这也和教育水平有关,思想觉悟高的人可以直接跳到第三类人。
第三类人依旧离不开八字真句。
它字不美,也不鸡汤。
却很实用。
新浪微博@森林和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