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模式在捣鬼
选一张最有感觉的照片,小组按照“先赞后评”的方式进行分享。你会发现,每个人的选择是符合自己特点的,或者是现在表现出来的,或者是内心渴望的,都有他的影子在,这张照片不属于别人,就与她贴切。而且,每个人看待的视角不同,关注点千差万别,这是很神奇又有意思的一件事。每个人的模式都有体现。
“先赞后评”,往往不那么容易,我们对待事物的理解总是由己出发,只认同自己能够理解到的,可能先入为主就是评判,即使先赞,也是出于礼貌或者对方符合自己价值观。
有一首歌的名字叫《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就好比东北酸菜跟四川酸菜的理解差异,这就引入了我们学习的,用对方的语言去沟通,站在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很难,毕竟超出认知范围。我联想到振宇说的道理,深有体会,我们要做的不是困在模式里,而是要大于模式,扩大视角。
原来与众不同的地方不都是愚蠢,也有可能是优势
下午的游戏十分钟猜词语,选6分,用自己出题的逻辑去提问,未果,选1分,未果,然后就想放弃了(又体现了自我模式),最后一分钟绝地反击,不是猜的,完全是直觉,却得了13分。懵,神奇。复盘时候,大家说出题思路,对彼此词语难度感叹时,再一次体会到每个人思维跟想法的不同。我说了自己的想法,林书记说这是我的优势,让我心里很开心。
我总想跟大多数一样,哪怕获得成功,也不想孤军奋战。这说明内心还不够坚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跟眼光了。尤其,我还敏感,观察入微。林书记说这是我吸引来的,我隐约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不过还不清晰。但是内心有个声音就是先接纳自己,认同自己,为自己骄傲,把渴望别人鼓励,转化为自己向内坚定。
临在,觉察,接纳
学习九型后最有触动,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三个词,如果说自己跟周围的关系有所改善,是因为把这三个词牢牢记住并且作用了。不过时间一久,就又落入原来的模式当中。像亚娟说的,以为自己成了,结果还只是在原地。
落地实修,功课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