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出门买菜时。
一位老头站在小区防盗大门外,和保安岗亭的师傅隔空喊话。老头子手里攥着新门禁卡(最近在更换中),不知往哪里“dī”。
保安隔着一个车道,大声指导,但他听力可能也不大好使,也听不明白。
我走过他身边时,顺手指给他具体位置,他才恍然大悟。
但他气急败坏极了,连声谢谢都不说,就大声抱怨开了:“干嘛总是改来改去啊,我们又不懂怎么玩儿这些高科技!”
就一个感应式门禁卡,真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吧。但对老人来说,也许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让我想起了,某次在医院候诊室目睹过的情景。
一位老太太自己来就诊。等了半天也轮不到看病。她就起身去找导诊台护士,问自己什么时候能看上病。
护士答:“得先看完预约的病人,才能排到您。”
老太太反问:“他们是怎么预约上的?”
护士:“用手机啊、电脑啊,都可以预约。以后来医院都要预约,才能看上病。”
老太太一下子就急了,喊出:“这都是什么世道啊!不让老人活下去了,是不是?身边没年轻人的老人,病也看不成了?……”
哎,这事情怪谁?
要怪只怪,这世界变化太快了。
我家里的老人们都很务求“与时俱进”。能用微信和家人们沟通交流,也听喜马拉雅app里的新闻、故事来打发时光。
但他们因为眼神不大好使,拒绝使用微信支付。他们担心会被商家多划走钱。
但不会滴卡、不会预约看病、不会微信支付,这些还都不算事儿。老人老着老着,不认识家人,不清楚自己是谁了,才是最痛心的事。
有老人用床单把衣服包起来,扛着就要出去逃难。
还有,给老人过生日,买了蛋糕。老人说,这要留给孩子们放学回来吃。但那口中的孩子,早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
还有,老人站在厨房发愣,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进厨房了。
陪护在身边,看着他们一点点失去记忆,变成“老小孩”时,心酸。
这个暑假,有人永远送走了她的父亲,也有人看着父母迷失自己。每次听到这样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因太明白,这也是我们将会面对和经历的现实。
让我们还拥有健康和亲情时,彼此都好好珍惜着过吧。
(附图:清源山岩石上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