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对于现在喝茶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冷门的茶类了,因为喝茶的时候几乎想不起它!但是好像它又不太甘于平淡,每隔几年时不时出来蹦跶一下,像前几年被炒的很厉害的六堡和这几年价格疯长的安化黑茶,它总是在证明它的价值!这几年的直销黑茶已经布满了中国各种中小城市和小镇的大街小巷!
细细去翻黑茶的历史就发现,由于西藏、蒙古等边疆地区缺少蔬菜瓜果,少数民族几乎都是食肉和奶,由于茶叶可以分解油脂、帮助消化和补充维生素,因此茶成为了当地的生活的必须品。而当时西南地区闭塞难行,交通极为不便,马背上驮着的茶叶经过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茶叶在湿热环境中微生物滋生,促使茶叶逐渐发酵,等到了目的地,茶叶已从绿色变成黑褐色。于是,黑茶就这么无意中产生了。
到了宋代,战乱频繁,政府需要大量战马,于是茶马互市得到大力发展。明代以来,为确保边疆地区的稳定、国家安全以及民族团结,政府直接管辖着三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明初开通)、康藏茶马古道(洪武26年)、滇川茶马古道(明代木氏土司统治时期)。用内陆产的茶叶,换取边疆地区的马。而在明代,黑茶二字开始出现在信史中,换句话来说黑茶这个茶类开始确定下来!
南宋李石的《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也就是说唐朝时,普洱茶已开始入藏。茶马互市的历史也就从唐开始,就看到,黑茶和普洱的纠葛从一开始就注定分不清楚,甚至可以换一种理解普洱才是黑茶的前生,其实黑茶的发源应该是从普洱茶里分支出来的!
唐代时,四川雅安茶也远销入藏。当时文成公主带入藏的茶便是雅安产一种茶名为“火蕃饼”,这饼便是藏茶的前身。到了宋明两朝,四川藏茶是朝廷用来换取战马的重要资源。清朝时,茶马互市逐渐萎缩,然而茶叶依然被课以重税,作为国家的财政的一项重要来源。
而现在市场上特指的湖南安化黑茶。当时作为朝廷与边疆易马的指定用茶是川茶和汉中茶,然而边疆地区的老百姓却喜欢安化黑茶的浓郁醇厚,常常私下去到湖南贩黑茶。在这种情况下,后来的万历皇帝也将安化黑茶定为官茶,行销西北。
到了18世纪初期开始,中俄之间建立了一条茶叶贸易之路。起点是老青茶的主产地蒲圻,终点是当时沙俄的恰克图。公元1861年,“川字号茶砖”出现。清末明初年间,湖北砖茶出口俄国盛况空前,成为当时汉口茶市的支柱产品。
传说早在15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堡已经开始产茶了。然而,六堡茶真正为较多人熟知大约要到清朝时期。由于其特殊的槟榔香还一度成为朝廷贡品。也是在清朝,由于其品质、特殊的历史原因(华侨之乡)以及作为水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等,广西六堡茶成为“侨销茶”,远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再后来让马来西亚人狠狠的炒作了一把。
综上所述,云南普洱茶、四川茶早在唐朝时已通过茶马互市到达康藏、西北边疆。16世纪的明代初期,安化黑茶逐步取代四川藏茶,成为西北边销茶的主导。湖北青砖和广西六堡茶都是在19世纪清朝时期才真正为较多人熟知,且都与出口有关。湖北青砖出口俄国;广西六堡出口东南亚,且六堡行销两广地区,许是两广地区和东南亚的气候环境较为相似,导致的饮茶的口味相同。
基本上这样说说黑茶的往事,大家就不会只知道安化黑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