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在采访中表态“华为不靠手机业务也可以存活”后,“南泥湾”计划的相关信息也不断流出。网传,“南泥湾”计划是此前华为备胎计划的延续,取名借用了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目的是实现“自给自足”。
而其中最具话题性的,除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芯片产业链外,当属“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了。该消息由认证为“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的用户曝光。
为什么是机器视觉领域?
智慧养猪这条路,前人走过。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猪厂”网易之后,诸多互联网企业见养猪效益不错,纷纷入局养猪行业。其中京东在2018年京东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期间,就发布了京东的“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其中就提到了“猪脸识别”系统。从京东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出,机器视觉技术在现代化的养殖管理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们首先得明确,规模化养殖和农村家庭养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其中最明显的是卫生上的要求。
家庭养殖的猪管理粗放,虽然更容易染病,但由于数量少,能以较低的药物成本治疗,所以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并不高。
而在大规模的养殖中,由于诸多疾病具有传染性,一病病一窝,为了控制用药成本,最理想情况应该是避免让猪染病。
要求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在进入前先身体喷洒消毒水,就是在降低猪染病风险:
而在智慧养殖系统中,由于机器视觉的参与,方便更全面、更合理的管理,节省了人工费用。
为什么要养猪?
这个故事要从陆步轩说起:北大毕业生操起屠刀卖猪肉。他的“眼镜肉店”在当时的网络空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初,网民们觉得陆步轩是失败者。在卖猪肉前,他有过失败的创业经历,也有过失败的婚姻,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而抛下周围人的眼光,投身卖猪肉,办起“眼镜肉店”的陆步轩迎来了转机。从起初2002年红火到一天12头猪,到后来一年18亿,陆步轩算是彻底摆脱了“北大毕业卖肉的失败者”偏见。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作为一个互联网话题并没有终结,2009年网易丁磊高调宣布入局办养猪厂,网易得名“猪厂”。
网易算是现代科技养猪的第一位实践者了,用现代科技监控着猪的一举一动。猪睡在公寓里,上厕所有专门的便具,吃的是特制饲料,不掺一点激素。猪场里还放着各种音乐。它们还有个文艺名——“未央猪”(味央)。
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吃苦头的,从09年宣布养猪,到16年首次公开拍卖,经过了漫长的七年。16年拍出一头42公斤的黑猪27万(平均一斤猪肉3200块钱)的“天文数字”,才算是宣告了网易养猪的成功。
在网易成功后,诸多互联网大佬纷纷入局。前文提到的京东刘强东便是和马云几乎同期入局,马云更是宣称他的技术比丁磊更加的先进。
此外,这两年猪肉价格随着非洲猪瘟到来而涨,但没有随着非洲猪瘟偃旗息鼓而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更是不见减。各大养殖相关企业的利润在2020年财报中都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盛传“19年猪年,20年养猪发财年”。今年养殖业盈利情况虽还未可知,但势头正盛,大家都想抓住机会。华为这时候宣布入局相关产业,可以说恰好走在风口上。
猪肉是你的餐桌刚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