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接口模拟、前后端并行开发
1. 为什么需要 “本地化接口模拟、前后端并行开发”
在前后端分离之前,前后端的数据交流以及页面渲染使用后端的模板(如 java > jsp、php > smarty)是很常见的,所以前端对页面的开发与调试总是依赖后端程序,而不能本地运行,这就导致前端开发很耗时,并且毫无意义。前后端分离之后,前端能够在本地运行服务程序、开发、调试,这让前端开发人员从与后端耦合开发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更高效快捷的开发 web 前端程序。基于此,我们便有了“本地化接口模拟”的需求。
2. 本地化接口模拟
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本地模拟一个与服务器差不多的环境,能够提供数据所需的接口,进行错误模拟处理等等。
一般来说,本地数据模拟的解决方案有两种思路:
同等模拟服务器环境,就是依据文档,完全按照服务器的接口配置搭建本地的接口服务;
多环境配置&切换,就是从代码的层面配置多个环境(如 线上环境,本地环境),根据是在线上还是在本地切换不同的环境。
2.1 同等模拟服务器环境
这种方式基本上不需要在代码层面做更改,因为本地接口与服务器接口基本上一致,包括接口名称,请求方法,请求参数,响应数据。
这种思路的解决方案很多,比较典型的有:
RAML(RESTful API Modeling Language 即 RESTful API 建模语言):
基于 YAML,帮助设计 RESTful API 和鼓励对API的发掘和重用,解析并自动生成对应的客户端调用代码、服务端代码 结构, API说明文档。
这个工具强能很强大,本地化接口模拟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
基于 JSON 进行文档定义的一个规范和完整的框架,用于生成、描述、调用和可视化 RESTful 风格的 Web 服务。
也是一个功能很强大的工具,本地化接口模拟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与RAML相比,RAML解决的问题是设计阶段的问题,而Swagger则是侧重解决现有API的文档问题,它们最大的不同是RAML需要单独维护一套文档,而Swagger则是通过一套反射机制从代码中生成文档,并且借助ajax可以直接在文档中对API进行交互。
基于 Markdown 的一套 API 描述标准,使用工具可以把标记文稿转换成漂亮的接口文档,并提供本地化接口模拟功能。
因为是基于 Markdown,所以使用门槛比前两者低了很多,但功能不及前两者强大。
2.2 多环境配置&切换
这种方式是在代码的层面配置多个环境(如 线上环境,本地环境),根据是在线上还是在本地切换不同的环境。
比如,开发的时候切换到本地环境,线上运行的时候切换到线上环境(如果有需要,可以配置更多环境)。在本地环境接口都是采用的本地化模拟的接口,而线上环境接口则是线上实际运行的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把应用对接口的实现进行一次封装隔离,如此,如果接口有任何改动,我们只需要改封装隔离的代码,而不需要动其他地方的代码,这在大型应用中尤为突出;
能够更好的管理代码,并且一目了然当前页面有多少接口,更具可读性和移植性。
未封装隔离的实现(以 jQuery.ajax 为例):
// file1.js$.getJSON('/api/v1/home/index/list', {keyA: 'valueA', keyB, 'valueB'}, res =>{...});// file2.js$.getJSON('/api/v1/home/index/add', {keyC: 'valueC', keyD, 'valueD'}, res =>{...});...
如果应用比较小,接口实现比较少,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复杂应用中,当接口名称、请求方法、请求参数或返回数据字段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处去找使用的地方,然后到处改。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接口进行封装隔离了。
对接口进行封装隔离,以 see-ajax(对 ajax 的封装), see-fetch(对 fetch 的封装) 为例:
//ajax1.js (0:线上环境,1:本地环境)seeAjax.config('list', { method: ['post'//线上环境使用 post 方法,本地使用默认的 get 方法 ], stringify: [ true//线上环境序列化请求参数 ], settings: [//自定义 ajax 配置 ], url: ['online url','local url'], requestKeys: [ { keyA:'keyF'//线上环境下把请求 {keyA:'valueA'} 映射成 {keyF:'valueA'} } ], responseRefactor: [//json 格式化 ], preHandle: [//请求发出之前对本次请求参数的更多操作,如添加、修改 ], postHandle: [//响应之后的操作 ], implement: [//自定义实现接口 ], implementDelay: [...]//milliseconds delayforimplement});//file1.jsseeAjax('list', {keyA:'valueA', keyB,'valueB'}, res => {...});...
这样做,即使接口有变化,只需要改 ajax1.js 文件中对名为 list 请求的配置(包括请求方法,是否序列化请求参数,重定请求键名,格式化响应数据等等),而不需要改其他调用这个接口的地方。
2.3 两者配合使用
本地化接口模拟这两种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配合在一起使用。
3. 前后端并行开发
正常情况下,前端的开发在完成 UI 或者组件开发之后,就需要等后端给出接口文档才能继续进行,这对项目无疑是延长了开发周期,所以如果能做到前后端并行开发,就比较完美了。
前后端并行开发,就是说前端的开发不需要等后端给出接口文档就可以进行开发,等后端给出接口之后,再对接好后就基本上可以上线了。在本地化接口模拟的实现下,我们就可以做到前后端并行开发了。
开发过程中预定 3 个环境:0(线上环境),1(本地模拟后台接口环境),2(并行开发环境)
并行开发环境:并行开发的时候,预定好自己想要的接口,需要传给后端的请求参数,以及需要的响应数据;
本地模拟后台接口环境:与后台对接的时候,开启本地模拟后台接口环境,通过对请求进行配置,给到后端想要的数据,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
通过 method 配置请求方法
通过 stringify 配置是否序列化请求参数
通过 url 配置请求地址
通过 requestKeys 配置请求参数更名
通过 responseRefactor 配置对响应数据进行格式化
通过 preHandle 配置请求发出之前对本次请求参数的更多操作,如添加、修改
通过 postHandle 配置响应之后的操作
...
线上环境:一般来说对接完后要进行线上调试,此时的线上调试的工作量较之前已经大大的较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