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22

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22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人才的幼苗当从小培养,如果家庭里、学校里、铺子里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已被发现有特殊的才干,那么,立刻就应该给他以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使他欣欣向荣。(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全集4,466)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灵。每个孩子都带着他的天赋来到这个世界。那些幸运的孩子,在家庭、学校或者其他的场合遇到了适合他天赋的土壤,于是,开出了一朵小小的花儿来。这个时候,父母、老师,就要敏锐地发现他的这个“特殊的才干”,及时地施加“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使他欣欣向荣”。也有许多孩子远远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的天赋只能够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亲爱的父母,要留心观察儿童,发现每一个他们表现特殊才干的蛛丝马迹,珍惜孩子们每一个展露才华的火花。这是一粒神奇的种子,也许就是今后的参天大树。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啊!

陶行知先生将儿童的天赋比作亟待破土的幼苗,这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师:他们手持纤毫之笔,在斑驳的壁画前屏息凝神,只为重现千年前画工留在岩壁上的最初笔触。每个孩子的天赋,恰似这些跨越时空而来的艺术灵光,需要教育者以同等虔诚去辨认、守护。

在重庆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用"红梅花儿开"课程体系诠释着这种守护的真谛。当数学老师发现某个孩子总在课本边缘画满星空,便为他开设"几何与天体绘画"工作坊;当沉默寡言的学生在种植园观察蚂蚁搬家入神,生物老师便陪他建立校园昆虫观测站。这些教育者像古画修复师般敏锐,从看似无序的涂鸦、专注的眼神里,辨识出天赋的原始笔迹。他们深知,那些被应试教育判定为"不务正业"的瞬间,往往是生命本真的微光。

教育中的"肥料、水分、阳光",实则是超越功利心的教育智慧。肥料不是填鸭式的技能培训,而是如苏州园林造景般的留白艺术——某小学在走廊设置"奇思妙想墙",任孩子们张贴各种天马行空的方案设计;水分不是泛滥的赞美,而是像武夷山茶农对待古茶树那样,根据每株茶的特性调整灌溉节奏;阳光更不是统一的聚光灯,而是如故宫修复师运用自然光线检修文物般,为不同天赋创造恰如其分的生长节律。

在云南哈尼梯田,老农会根据每株稻苗的长势调整水位。这种传承千年的农耕智慧,恰是天赋教育的最佳隐喻:真正的培育从不是工业化生产,而是像守护濒危物种般,为每个独特的生命形态创造专属生态。当我们看见那个在菜市场帮母亲算账时眼中有光的孩子,或许正遇见未来的经济学家;当发现总爱拆解玩具的"破坏王",可能正触摸着工程师的雏形。

每个孩子都是文明长河中的珍稀物种,教育者的使命不是修剪生命的多样性,而是做天赋基因的守护者。就像莫高窟的修复师们用数十年光阴守护壁画最初的模样,我们亦当以敬畏之心,守护住这些穿越时空而来的生命火种,让人类文明的星空永远闪耀着参差多态的光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